客家土楼属于什么式建筑( 二 )


客家土楼是一种集体建筑 , 最大的特点在于造型大 。土楼有巨大的单体建筑 , 体量是居民楼中最大的 。地球中普通的圆形建筑 , 直径约50米 , 高三四层 。100多间房子 , 能住三四十户 , 200、300人 。大圆楼直径可达七八十米 , 五六层楼高 , 里面有四五百间房子 , 可容纳七八百人 。
从土楼本身来看 , 客家土楼的布局有以下三个特点:
1 。中轴线分明 , 尤其是宫殿式的围屋、五峰楼、府式的方楼、方楼 。大殿、主楼、大门均建在中轴线上 , 横屋及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 。两边整体对称极其严格 。与中原古代土著民居建筑、厅堂一脉相承;以祠堂为核心 , 建筑有厅堂 , 以正殿(祠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 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组团组合;古朴典雅 , 建筑内部整体风格与建筑外部景观风格相协调 , 部分土楼雕梁画栋 , 典雅瑰丽;内廊平面 , 四通八达 , 体现了客家人尊重祖先、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 。同时加入了人的因素 , 堪称“天、地、人”结合的缩影 。几十户几百人一起上一楼 , 体现了客家人群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 。
圆楼也是如此 。大门、中殿、后殿都位于中轴线上 。
2 。以大厅为中心 。这座建筑有一个大厅和一个主厅 。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 , 以院落为中心组合群体 。即使是圆形建筑 , 正殿的位置也很突出 。
3 。走廊贯穿整栋建筑 , 可谓四通八达 。但像庆忌楼这种单元小、自成一体、互不相连的土楼 , 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并不多见 。
从历史和建筑的研究来看 , 土楼的建筑方式是为了民族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的居住方式 。当时每年都有侵华日军的入侵和内战 , 举家迁徙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外地 , 他们选择了一种既有利于家庭团聚 , 又能防御战争的建筑方式 。同一个祖先的后代在一个土楼里组成一个独立的社会 , 共存共荣 , 荣辱与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