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本科生发高水平论文现象引出的这道“必答题”,高校该怎么解?

近日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学霸宿舍内 , 4名本科生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SCI高水平论文的新闻引起网友关注 , 并且相关话题#4位本科室友人手1篇SCI论文#登上微博热搜 , 阅读量超1.2亿 。

建设|本科生发高水平论文现象引出的这道“必答题”,高校该怎么解?
文章图片

除此之外 , 近期浙江工商大学、苏州大学各有一名本科生在国内外一线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 浙江工商大学本科生冯玉婷以独作的形式在《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刊发了论文《书证提出命令制度的泛化适用与价值平衡——兼评新〈民事证据规定〉第47条》 。
? 苏州大学医学部本科生钱家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际衰老研究领域顶刊Aging Cell杂志上以《Innate immune remodeling by short-term intensive fasting(短期深度停食重塑机体固有免疫)》为题发表论文 。
值得注意的是 , 不断有本科生产出优异的科研成果 , 在学术界崭露头角 , 是本科生科研在深度上取得进展的一个佐证 。 并且 , 目前我们看到本科生科研方面的成果与进展 , 在深度与广度广度上均有所体现 。 深度上 , 少数学生收获高质量科研成果;广度上 , 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进科研活动 。
2020年12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 根据《2019高校创新能力监测报告》数据 , 普通高校有53.9%的本科生参与过教师科研课题 , 12.8%的本科生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学术大赛 。
本科生科研 , 政策支持、高校鼓励
尽管本科生进行科研仍存浪费科研资源的异议 , 但这类活动带来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 。 在科研活动中 , 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基础能力得到提升 , 与科研相关的技能如科学假设能力、数据分析等得到磨砺 。
并且已有研究表明 , 参与科研不仅有助于本科生顺利完成学业并继续深造 , 而且对其数据收集、口头表达、独立思考、问题解决等可迁移的核心能力都有直接的正面影响 。
正因如此 , 官方出台了不少相关政策文件 , 高校也在纷纷支持、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
教育部实施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 标志着对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视与培养已上升到全国层面与政策高度 。
教育部曾印发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指出 , 实验室应注重人才培养 , 吸引优秀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活动 。 此后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 文件明确了推动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 , 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 , 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 将最新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 , 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 。
清华大学率先开展旨在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SRT 。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 该项目已在全校师生 , 尤其是本科生这一群体里获得口碑并成为独具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举措 。
浙江大学开展本科生科研实践计划 , 改进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培养缓解 , 推动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融入科研团队 , 加强本科生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的培养 。
复旦大学面向大一本科生开设BIOS(生物学综合实验基础)课程 ,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 使学生尽早养成科研习惯 , 吸引本科生尽早投身科学研究 。
除此之外 , 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也陆续推出自己的本科生科研项目 , 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