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幼教杂说”之一百五十五:《急于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好吗?》

标签:
分类:
| | |
孙女、外孙小时候 , 我带他们在小区内养鱼池旁边玩耍 。
《急于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好吗?》
赵忠心
【教育|“幼教杂说”之一百五十五:《急于给孩子灌输现成的知识好吗?》】赵教授:您好!
今天是周末 , 儿子响当当不用上幼儿园 , 早上起来 , 就和妈妈一起坐在家中的地上玩起了套塔 。 响当当边搭妈妈边在一旁指导他:“搭的时候 , 要先搭大的 , 再搭小的 , 这样才能越搭越高 。 ” 响当当听着妈妈的话很快就搭好了 。
响当当想看书 , 他拿起了一本数字书 , 翻开第一页是一只鸭子 , 旁边还写了一个个数字“1” , 响当当数了数 , 然后的大声地说:“1” 。 翻开第二页上面有两只鸭子 , 旁边还有一个数字“2” , 响当当刚要数 , 就听见妈妈说:“不用数了 , 有两只 , 你看旁边有个‘2’” 。 响当当一看 , 真的是这样 , 就翻开第三页 , 指着三说:“妈妈 , 有三只小鸭子 。 对吗?”“真聪明!”妈妈高兴的表扬响当当 。
响当当看到桌上的苹果 , 就合上书去拿苹果 。 苹果有青的有红的 , 响当当刚要伸手去拿青苹果 , 又被妈妈制止了 , “吃红的 , 青的可酸了!红的甜 。 ”响当当看看 , 拿起红的吃了 , 妈妈觉得又一次成功地帮助了响当当 , 高兴的笑了 。
请问:如此帮助真的对孩子好吗?我们怎样的帮助才是孩子真正要的?
赵忠心回答:
家长具有教育意识是好的 , 但不能操之过急 。
现在的家长一般都有很强烈的教育意识 , 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 抓住一切教育机会 , 及时地给孩子灌输一些知识和生活常识 , 培养孩子的能力 , 这很好 。
因为孩子小时候 , 周围的环境和事物 , 对他们来说 , 都是很陌生的 , 新鲜的 , 渴望了解 , 求知的欲望非常强烈 , 有一种天生的探索精神 。 家长作为孩子的首任教师 , 及时地使孩子认识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事物 , 教孩子掌握一些能力 , 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 , 这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好处的 。 这种机会 , 不是总是存在的 , 不能错过 。
但同做任何事情一样 , 一定要学会审时度势 , 要看情况 , 适时地给孩子传授知识 。 太迟了 , 错过了机会 , 那不好;太着急了 , 机会还没到 , 同样也是不好的 。 这就是“过犹不及”的道理 。
过迟和过早都是效果不好的 。 比如 , 孩子还没有探索某种事物的欲望 , 家长强行传授知识 , 孩子没有兴趣 , 这就是揠苗助长;孩子有了探索某种事物的欲望 , 家长不敏锐没有发现 , 错过了机会 , 也是一种损失 。 应该是适时、恰到好处 。
响当当的这位妈妈 , 能在双休日抽出时间跟孩子一起玩 , 这还是值得肯定的 。 但家长的做法 , 还是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
要等待“最佳教育机会”
比如跟孩子一起“搭套塔” 。 可以先让孩子自己看着搭套塔的图案搭 , 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 孩子如果能够自己独立搭起来 , 让他自己继续搭就是了 , 家长不要干预;如果搭了半截 , 还没搭多高就垮塌了 , 在这个时候再告诉孩子“要先搭大的 , 再搭小的 , 这样就不会垮塌” , 可能会比先告诉搭套塔的方法效果更好 。
因为当套塔倒塌的时候 , 孩子脑子里必定产生了疑问:“为什么倒塌了呢?”孩子正在积极思考 , 寻求答案时 , 此时告诉孩子 , 犹如“及时雨” , 孩子更容易理解、接受 , 印象更深 , 收获更大 。
这就是孔子所说:“不愤不启 , 不悱不发 。 “(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说 , 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 , 想说却说不出来时 , 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 , 就不去启发他 。这是说 , 先让学生积极思考 , 再进行适时点拨、启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