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丨莫雷:四十年深耕“心服务”

● 心理健康服务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危机的“黑天鹅”事件?
● 今年6月底 , 临近期末考试 , 初二学生辛玲(化名)因学习压力大 , 出现早上5点就起床学习等反常行为 。 班主任得知后 , 迅速上报到实时监测系统 , 系统指导学校、家长协同开展心理辅导 。 辛玲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干预 , 心理情绪趋向平稳 。
● 传统的学生心理状态评测 , 难以及时发现问题、开展干预 , 很多学生出现心理异常后 , 倾向于自己“硬扛”……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原召集人、华南师大学术委员会主任莫雷带领团队探索出了“实时掌握舆情 , 主动开展服务”的工作模式 , 创建个体心理危机实时监测与干预系统 , 连续获批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
● 这一系统会对每名学生进行抗压能力测试 , 定制个性化的危机阀值和三级预警线 , 已迅捷发现、帮助了多例突然进入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 。
● 坚持深耕中国特色心理学40年 , 莫雷的工作不止于此 。 他领衔构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 带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 为引领国家高考改革、构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2018年 , 莫雷荣获中国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 , 这是中国心理学会授予心理学家的最高荣誉 。

问题|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丨莫雷:四十年深耕“心服务”
文章图片

莫雷指导研究生们“以前沿的科研带动学习 , 以学习促进科研前沿” , 他带队探索出“定桩式”培养模式 。 学校供图
#01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明灯
1981年 , 心理学还是一门有些敏感的“冷门”学科 。 这一年 , 莫雷以学校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取了华南师大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研究生 , 师从著名心理学家阮镜清 。
当时国内心理学研究处于低谷 , 国外关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析研究正热火朝天 。 个体如何获得心理机能?如何获得客观经验?这不但是心理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 也是哲学、教育学等学科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
早在上世纪30年代 , 阮镜清就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探讨学习与发展问题 。 莫雷接过老师的接力棒 , 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研究心理学的指路明灯 。 他在传承中创新 , 针对学习机能形成、学习内容的掌握 , 系统深入地开展实验研究与理论提升 。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引发我国学术界热烈讨论 , 对于个体高级心理机能如何形成这一问题 , 众说纷纭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出 ,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 。 ”莫雷以此为指导 , 对先验论、经验论、外部活动内化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 。 1986年 , 莫雷在《哲学研究》上发表他的首篇学术论文《个体思维发生理论述评》 。
该文提出了“实践是个体思维发生的本源”“个体思维操作的形成 , 是一个由外部活动不断内化的过程”等观点 , 回答了人在实践过程中怎么形成思维、学习机能如何形成等问题 , 在国内引起重大反响 。
【问题|如何应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丨莫雷:四十年深耕“心服务”】莫雷把新成果作为新征程的导航仪 。 个体知识经验学习过程又是如何进行呢?个体如何掌握学习内容?长期以来 , 西方联结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派对这些问题争论纷纷 。 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指引下 , 莫雷发现 , 知识经验学习是联结性学习与运算性学习辩证统一的过程 。
三十多年持续深耕 , 莫雷及其团队围绕个体语言机能形成、阅读能力的发展、个体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的发生发展等方面 , 进行了200多项实验研究 。 2012年 , 莫雷出版专著《学习过程与机制研究:我国学习双机制理论与实验》 , 创新构建了学习双机制理论 。 该理论提出 , 知识分两类 , 一类是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生成的本源性知识 , 另一类是学科性的科学性知识 。 本源性知识经梳理再加工 , 进入学科情境 , 就变成了学科性知识 。 这是中国学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理论基础 , 第一次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