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新闻策划竞赛】校外群团助力 为孩子们建立课后“加油站”


留守儿童|【新闻策划竞赛】校外群团助力 为孩子们建立课后“加油站”
文章插图

“双减”政策落地后,武义积极发挥各群团组织优势,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承担学生课后、节假日等时段托管志愿服务,帮助学校丰富课程资源。在武义县明招小学的一间教室里,孩子们正手拿三D绘画笔沉浸在自己的想象里,埋头创作。“像魔方、体育、编程、机器人这些课程我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武义县明招小学学生章洪鑫说。据了解,武义县明招小学一共有1600多名学生,其中85%都是留守儿童和外来民工子女。“双减”政策落地,课后托管的实施,为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加油站”。而学校之所以能够开设这么多的兴趣课程,也离不开校外群团力量的帮助。

留守儿童|【新闻策划竞赛】校外群团助力 为孩子们建立课后“加油站”
文章插图

“我们学校借助了青少年宫,妇联还有一些志愿者的力量,来丰富课后托管。因为我们学校老师资源有限,有更专业的人来给孩子们兴趣拓展课,孩子们也能度过更快乐的时光。”明招小学校长张洁说。县青少年宫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艺术、体能等教师资源,“双减”之后,他们也主动把这些资源,送入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弥补学校师资上的不足,丰富他们的课程资源。县青少年宫负责人廖旭辉告诉采访人员,青少年宫为部分学校提供了每周两节课的红领巾课程服务,同时还为一些师资比较欠缺的学校提供每天两节课的晚间托管服务。
在武义县新宅镇中心小学的练功房里,每个星期二下午,这里就会传出孩子们练习婺剧的声音。给孩子们上课的,是武义县地方戏曲展示馆负责人陶丽。“每周过来一次,一次上两节课,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学习,我感觉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陶丽告诉采访人员,自己是一名婺剧演员,来学校给孩子们上课,既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也能为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婺剧文化。

留守儿童|【新闻策划竞赛】校外群团助力 为孩子们建立课后“加油站”
文章插图

结合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留守儿童比例较大的特点,新宅小学探索和打造出结合山区学校的“课内作业+体劳锻炼+特色社团”的课后服务实施路径,在每天完成课内作业和体育(劳动)锻炼的基础上,开展“二胡”“竹笛”“板鼓”“婺剧”“葫芦丝”“内务整理”“国际象棋”“轮滑”等社团活动。以课程统筹保障课后服务的可选择性、综合性和有效性,满足了山区学生多元化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促学校逐步形成“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特色”的活力氛围。而像陶丽这样的志愿者每周都会来学校对孩子们进行专业辅导,新宅小学5年级学生陈伊敏告诉采访人员,每周最期待的就是陶老师来给他们上婺剧课。
留守儿童|【新闻策划竞赛】校外群团助力 为孩子们建立课后“加油站”】“相对于规模学校,我们山区学校的师资力量是比较薄弱的,但学生的多元化需求一点也不比城区孩子少。现在学校通过实施‘多轮’驱动保课后托管质量的实践探索。同时,我们也借助教育共同体、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以及婺剧促进会等开设了特色课程。非常感谢校外群团助力,让孩子能体验更多的趣味课程。用‘温情’守护山区孩子、用‘温馨’课程为孩子们筑梦,让孩子们享有更高品质的教育是也我们教育者不懈的追求。”钟献祥告诉采访人员,新宅小学还组建了留守儿童妈妈团,从早上起床洗漱到晚托晚餐以及就寝,妈妈团用自己的温暖弥补山区孩子家庭情感上的缺失。与孩子们一天天的相伴相守,也交织成了孩子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