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多位博士毕业去了三四流高校,现在怎么样了?( 六 )


在编人员的收入和区域经济状况关系密切 , 同样拿财政工资 , 部属高校和省市共建高校的财政收入有天壤之别 。 一句话 , 当地经济的发达程度决定了三四流高校在编人员的收入波动区间 。
3.关于科研 。 在高校 , 科研是博士安身立命的根本 。 离开科研成果 , 身后就是钉板刀床 , 无论如何都是躺不平的(放弃优惠政策者除外) 。 这个观点不接受反驳 。
什么是科研?诛心的说 , 科研不是专注所学 , 而是从纵向和横向募集资金的能力 。 中国的学术评价是以募集资金的多寡衡量 。 不能变现的成果不叫成果 , 想在科研出头就必须整合资源!
——科研难 , 难在没时间 。 有朋友说 , 入职三四流高校就可以放心摸鱼或者钓鱼 , 摸摸心口 , 如果你是当地领导 , 你听到这话会怎么想?领导不傻 , 人家花钱把你请进来 , 有一万种方法让你躺不下 , 睡不着 。 对于博士青椒 , 三四流高校科研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没平台没团队 , 甚至没钱(文科为例) , 真正可怕的是没时间!给青椒多压课时 , 他们就更快成长 , 让青椒多参加学习 , 他们就更快适应 , 至于4、6级甚至社会上各种考试的监考 , 专科生论文 , 大学生创业就业 , 各种杂事少不了你 。
不同级别领导对于博士的期待不同 , 学院一级大部分都希望你多上课多干活 , 因为科研成果对于学校层面更有意义 , 聘用合同也是与学校而非学院签 。 县官不如现管 。 等你瞎忙两年 , 合同规定的考核期也就到了 。 投名状呢?不要小看申请课题的难度 , 哪怕就算市级课题 , 不打点关系也中不了 。
——科研难 , 难在你要自担风险 。 入职合同好好看 , 提前辞职 , 科研启动金要还 。 什么意思?就是你必须独自承担科研投入的风险 , 成功之后学校视情况买单 。 一句话 , 你要自带资源入局 。 这样的好处是 , 你平庸 , 学校不亏 , 你优秀 , 学校更赚 , 因为你的投入相当于质押 。 平台好 , 资源会向你汇聚;平台差 , 你要倒贴钱才能立足 。 请注意 , 差平台的不可控因素很多 , 比如朝令夕改 , 一个计划发展的基础学科可能因为应对某项教学评估就取消了!多人亲历 。
——科研难 , 难在你的博士资源作废 。 大部分能拿到引进费的博士 , 研究方向都是当地三四流高校所没有的 。 就算有 , 层次也有差异 。 更不用说跨专业入职 , 你的资源和当地高校需求存在错配 。 如果当地高校无心发展这个学科或方向 , 你又不可能作为学科带头人入职(高校不愿承担你的离职风险) , 极大概率你的所学就废掉了 。 是的 , 能力之外的资源等于零 。 但是 , 平台不同 , 所需要的“科研能力”也不同 。 不要以为敢坐冷板凳就是科研 , 恰恰好学校才养得起能坐冷板凳的人 。 本人亲见多名博士学无所用 , 几年下来 , 连与导师和头部学者对话的能力都没有了 。
以上三种难 , 恰恰是大部分领导所不关心的 。 大部分领导关心的是结果(拿国基 , 发核心) , 而不是前提和过程 。 要知道 , 中国高校的资源都在行政领导手中 。 而三四流高校的领导 , 中层大部分是靠熬年头(国基是啥) , 高层很多来自异地任命(评估合格为导向) 。 如果鱼池的基本盘动不了 , 那么逼迫一下“鲶鱼们”就是必然的选择了 。
其实 , 博士毕业求职 , 心胸可以大点 , 眼光可以长点 , 吊死在三四流高校不值得 。
心胸放大 , 职业无贵贱 , 到最能体现价值的地方建设祖国 。 去中小学教书不丢人 。 很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都有过这样的执教经历 。 理工科去业界也很好 , 求稳可以去国企 , 做公务员更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