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那些重返教培行业的人,还在幻想翻盘( 二 )


多数人选择了拿补偿 , 但也有人“反抗”——有离职的员工问“为什么让我离职?”但HR的话术都一样:“产能过剩 。 ”
这句“产能过剩”说出了教培行业的真相 。 7月24日晚间 , 那份《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双减”政策)落地 , 周青也觉得 , 自己的“教育职业生涯差不多了 。 ”
她给毕业同样进入教培行业的同学打电话求安慰 , 对方反问她:“你怎么还没走?”
她的同学在新东方北京总部 , 6月被裁员后回了安徽老家 , 本来决定拿着几千元的补偿度过暑假后再寻出路 , 却在老家接到原来新东方老师的电话 , 问他有没有空9月回北京一起做线下培训 。
“那老师资源(学生)不错 , 有不少家长愿意继续在线下学 , 我也和不少家长保持很好的关系 , 9月我回北京帮她打理 , 先赚个房租钱 。 ”同学说 。
重新回到教培行业 , 并不是大多数“被裁”人的选择 。 周青也一样——实现教师资格的梦想不太现实 , 帮助教师“搭把手”又让她没有职业安全感 。
“大部分这次从教培行业离职的员工都说不会回到这个行业了 , 这次裁员让所有人都没了安全感 。 ”周青说 。
在周青看来 , 教培行业的两大集团好未来和新东方转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 , 首先“人”的问题 , 其次才是转型方向 。
“谁还敢回来?这次已经重伤很多人了 , 教培行业裁员潮人所共知 , 它带来的影响就是从业者不再信任这个行业了 , 这将持续很多年 。 ”
重返 当下只能如此周青的同学是“重返”教培行业的一员 。
“这是个机会 。 ”她告诉周青 , “学科教育不可能被完全斩断 。 ”
一切从“需求”出发 。 周青的同学看好“海淀妈妈”这样壮大的“鸡娃群体”依旧存在 。
一方面 , 妈妈们失去了为孩子补课的正规渠道;另一方面 , 也催生了“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的“地下教育”市场 。
回到北京 , 周青的同学将成为“地下教育”市场中的一员 , 她现在唯一担心的是 , “小课堂”没有办学资质 , 她也没有教师资格证 。 她告诉周青:赌一把 , 需求很大 , 况且以我和家长的关系 , 举报的可能性很小 。

有一刹那 , 同学的“赌一把”让周青心动了一下 , 毕竟曾经资本带给教培业的数字 , 让她感受到肉眼可见的财富就摆在那 。
报道显示了这样的“财富数字”:“双减”政策前 , 2020年在线教育融资总金额超539.3亿元 , 为近几年来最高 , 超过2016年至2019年融资总和 。
“只要有老师愿意出来教 , 就肯定有家长愿意带孩子学 , 钱不是问题 , 价格只会水涨船高 。 ”
“几个月前资本还在疯狂的涌入 , 说明市场远远不饱和 , 但这时候回去(教培行业) , 风险太大了 。 ”周青说 。
在重返教培行业这件事上 , 周青和她的同学 , 代表了被辞教培员工的两种状态:
前者带着一点惋惜 , 却对行业失去了信任;后者则认为行业衰落反而带来了新机会 , 颇有一种赌徒的心态 。
另一类在教培行业裁员潮中留下的人 , 已经重新坐在风雨飘摇的教培公司办公室——他们被重新评估业绩 , 就像是教培头部公司重新评估市场、新业务那样 , 看起来是必要的转型 , 却又存在着不知所措与茫然 。
受访的员工不愿透露姓名 , 他所在的机构要求自11月13日起“所有员工不得对外发声” 。 采访简短 , 却透露出无以言表的沮丧 。
“你现在主要工作是什么?”
“和公司一起向素质教育方向转型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