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新观察|怎么让临港毕业生留下来 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应对?这场论坛多方共寻答案


高校|教育新观察|怎么让临港毕业生留下来 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应对?这场论坛多方共寻答案
文章插图
图说:临港新片区大学生就业论坛 采访对象供图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工程专业2022届硕士毕业生唐旭晖在临港生活三年了。他感慨,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见证新片区的蓬勃发展,各类高精尖企业入驻临港,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前景。看中了在临港发展的无限可能,他在学院就业老师的指导下,已经和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签约。
像唐旭晖的故事,在临港高校的校园里还发生着很多。在日前举行的“临港新片区大学生就业论坛暨上海机电学院2022届毕业生信息发布会”上,采访人员了解到,上海电机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有169人扎根临港新片区,占比居临港高校前列。
不断拓展“临港朋友圈”
同样早早敲定前程的,还有该校智能自动化专业2022届本科毕业生王博文,他也选择了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学校为应届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求职环境,身边的小伙伴大部分都已找到适合自己且能发挥专业特长。”王博文说,“在我看来,选择临港可以将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将个人成长和临港新片区的成长结合起来。”
临港对毕业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离不开大学不断拓展“临港朋友圈”。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学工部副部长张跃辉介绍,该校将“服务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就业”作为重要的就业质量提升目标,依托临港管委会和产业区,共享共通信息平台,积塔、航发、上飞装备、临港科技城、恒赛生物、特斯拉、新松等知名企业陆续成为重要的“朋友圈好友”。
“学校每年举办两场超过250家招聘企业的大型招聘会。其中,至少三成企业来自临港新片区。除了线下招聘,学校还积极通过线上拓宽就业渠道,全年累计向2021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5万个,发布临港新片区招聘信息近千余条。”张跃辉说。
采访人员注意到,上海电机学院2021届毕业生服务国家重点建设领域、建设地区的人数占就业人数的75%以上,服务浦东“中国芯、蓝天梦、创新药、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临港自贸新片区“4+2+X”的前沿产业体系发展规划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近两成。
推动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进入12月,不少知名企业已经完成了秋季校园招聘。为了帮助大学生就业,教育部日前发布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名单,上海有四个案例入选。在论坛上,市教委学生处副处长吴能武表示,2022届的上海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21.7万,与2021年同期相比增加1万左右。而从全国来看,2022届的高校高校毕业生规模将突破1000万,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将面临不小压力。
他透露,2021年上海积极出台促进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上保持稳定,毕业生初次的落实率达到95.59%,继续位列全国首位。
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学工部部长尚海龙告诉采访人员,当下毕业生就业期望不断提升,“00后”毕业生求职更看重企业的品牌效应,职业选择进一步呈现多元化。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学生“慢就业”“懒就业”的心态也给就业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在论坛上,“上海电机学院‘订单式’培养育才模式”吸引了与会高校、企业代表的注意。校方介绍,学校先后开设三菱电梯“项目经理”联合培养班、华虹集团“芯片制造工程师”定制培养班、宝钢人才定制班,为企业输送了135位优秀毕业生。“我们也正努力探索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招生、就业、创业、一体化培养的体制机制。”尚海龙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