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新闻评论该评什么?

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可以有许多不同的侧重点和角度,若能有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更佳。
新闻评论是每一个新闻人都应该掌握的技能,能不能写好新闻评论也体现了一个新闻人的思考深度和写作功力。在现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更应彰显一个新闻人专业评论的价值。
新闻评论也是每个新传考研人的必修课。2021年考研在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新京报传媒研究(ID:xjbcmyj)将会不定期掉落“评论写作三讲”,从“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三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评论写作的修炼秘籍。
话不多说,今天先来说说《评论写作三讲之“写什么”:选题和观点》。常言道,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对于新闻评论而言,恰当的选题+独到的观点,一篇文章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选题:微观评论关注公共利益,宏观评论具有隽永价值
先说选题。以评论对象而言,万事万物、大事小情皆可成为评论的对象。对国家大事、世界局势发表的代表报社观点的社论是评论;针对时下热点、回应社会关切发表的时评是评论;以专家的身份指出其发展趋势或行为逻辑的专业判断和分析总结的观察是评论;针对一个行业或专门现象的专业评论,也是评论。
有的评论选题宏观,高屋建瓴,引领时代风尚,在较长历史时期都会有价值。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产生了一大批针砭时弊、讨论社会发展方向的文章著作。

新京报|“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新闻评论该评什么?
文章插图
陈独秀创刊《新青年》,以评论文章讨论中国社会,宣传民主与科学;后又有《每周评论》,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评论当下迫切的政治问题,与《新青年》侧重理论的特点互补充;毛泽东主编《湘江评论》,在长沙传播新思潮;还有《妇女评论》专门讨论妇女解放……这样的宏观评论,现在读来仍对人有所启发,具有隽永价值,是时代的声音、历史的记录。

新京报|“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新闻评论该评什么?
文章插图

新京报|“人人都有麦克风”时代,新闻评论该评什么?
文章插图
有的评论着眼微观,就事论事,是人们当下对于一个事件看法的表达。对于大多数评论者而言,所写的评论更多是这样针对某一具体的微观事件所写的时评。
这样的新闻评论与新闻一样,也要遵循——重大、象征、关注度、关切度等新闻选题原则。新闻评论是一种公共产品,所以评论选题应当尽量具有公共性。每天新闻芜杂,挑好一个选题并不容易。这涉及评论员对新闻规律的把握,也涉及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原则有三:

  • 第一,事件是否关涉公共生活与公共利益,比如国家大政方针、政府职责履行、公众权利是否得到保障、资源分配是不是公平,等等;
  • 第二,相似的话题,是否已经充分讨论。如果各方对此类事件已做过多次点评,说无可说,论无可论,实在无法出新,大可放弃;
  • 但是,也有例外。这涉及第三个标准:事件影响力。如果一个新闻事件到了全网刷屏的程度,尽管类似事件早已不新鲜,但该评还是要评。重大热点事件不能缺席,哪怕无法出新,发声就有意义。
观点:一件事情,多个切口
观点是一篇评论的“根”,好的观点务必要新颖。信息场中已经大量存在的观点,我们再重复去谈的意义就不大了。这时要么放弃,要么寻找新的切入角度。事实上,对一个事件提出观点可以有很多的维度——可以从政治的角度去谈,可以从经济的角度去谈,也可以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去谈;评论一件事对还是错是一种观点,对一件事提出建议也是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