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家教杂说”之九十一:《不能掌握分寸是不成熟的家长》(连载之一)

标签:
分类:
《不能掌握分寸是不成熟的家长》
——谈“家庭教育要掌握分寸”之一
赵忠心
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分寸 , 把握好“度” , 这说起来谁都明白 。 但要把握得恰到好处 , 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比如 , 对待客人要热情 , 如果热情不够 , 客人感觉受到冷落 , 会很不快;而如果热情地过了度 , 会使客人怀疑“礼下于人 , 必有所求” , 感到不爽 。 就是说“过犹不及” 。
再比如 , 体育运动中的长跑比赛 , 运动员开始掌握多快的速度好?开始用力过猛 , 跑得太快 , 把体力用绝了 , 冲刺时没有了后劲 , 成绩不会好;开始过于放松 , 速度太慢 , 倒是保存了体力 , 但同其他运动员距离拉得太远了 , 冲刺时也会被动 , 同样成绩也不会太好 。 长跑的最后阶段 , 何时开始冲刺好呢?也有个“度”的问题 , 冲刺过早不行 , 冲刺过晚也不行 。 但恰到好处 , 却是是一件很难的事 。
事情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分寸的把握 。 同样的道理 , 家庭教育如果掌握不好“度” , 超越了限度 , 尽管出发点是好的 , 也会把事情搞遭 , 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 甚至会导致失败 。
在家庭教育中 , 好走极端的现象经常发生 。
比如 , 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 , 就以为越严越好 , 无论大事小事 , 原则问题非原则问题 , 事无巨细 , 一概严得不得了 , 把孩子盯得紧紧的 , 管得死死的 , 一动也不敢动 , 管得像个木头人似的 。
要说爱孩子 , 就爱得不得了 , 看孩子哪都好 , 都是优点、长处 , 有毛病、缺点也看不到 , 就是看到了也不管不教 , 事事迁就 , 处处放任 。
要说给孩子自由 , 就完全放手 , 一点儿纪律、规矩也没有 , 该管的不管 , 该要求的也不要求 , 惯得没样儿 。
要说对孩子讲纪律 , 就一点自由也不给 , 一点儿自主权也没有 。
要说跟孩子讲平等 , 就和孩子一点界限也没有 , 父亲与儿子搞成“兄弟般的友谊” , 母亲与女儿搞成“姐儿们和气” 。
要说跟孩子讲民主 , 家长的话孩子也不用听 , 孩子想怎样就怎样 , 可以为所欲为 , 家长无权管教 , 等等 。
这些情况是家庭教育中常见的 。
之所以这样做 , 不见得是家长有意识的 , 在一般情况下 , 都因为盲目 , 是不懂得教育工作中要讲究分寸、尺度 , 不理解掌握“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培养教育人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 。 有人说教育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也有人说教育者就像雕塑师 。 这是很有道理的 。
宋朝诗人林昉在《田间书》中对于工艺品雕刻和金属冶炼做过这样的论述:
“木可雕 , 而病于越度;金可铸 , 而病于越冶 。 木越度 , 金越冶 , 虽有良工巧匠安施?”
这意思是说 , 木头可以雕刻成工艺品 , 而雕刻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刀工不稳 , 用力过度;金属可以铸造成各种物件 , 而铸造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冶炼时的火候掌握不好 , 温度过高 。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雕刻的力度和冶炼的火候 , 再好的雕塑师也雕刻不出精美的艺术品 , 再好的铸造师也铸造不出合格的物件 。 这里说的就是“度”在雕刻和铸造中的关键作用 。
同样的道理 , 做培养教育人的工作 , 如果没有分寸感 , 掌握不好分寸 , 再好的动机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 条件再好的孩子也不能培养成材 , 甚至会毁了孩子 。
比如 , 在管教孩子中 , 严格过了“度” , 就成为苛求 , 会使孩子缩手缩脚 , 畏首畏尾 , 使孩子变呆、变傻 , 或者引起孩子的反感、抵制和反抗 , 甚至会离家出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