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科学课,要与“课后服务”有机衔接挖潜|封面评论 | 半月谈


上好科学课,要与“课后服务”有机衔接挖潜|封面评论 | 半月谈
文章插图

□蒋璟璟
2017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自然科学教育进入我国青少年课堂,成为必修课。半月谈采访人员走访多所中小学采访发现,历经4年实践,我国青少年自然科学教育已有了一定基础,但同时面临校内教育边缘化与校外教育套路化交织带来的多种问题,不少人担忧,长远看或将削弱国家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半月谈)
科学课的政策地位早已明确,然而在现实中,其仍长期处于“上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况。当然,科学课的境遇并不是个例,而几乎是一切“副课”共同命运。
基层教育实践中,一个功利的现象是,副课永世不得翻身,除非其一跃变成主课。类似的逆袭,在“体育课”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实际点说,中考要考的科目就有“主课”待遇,反之则都约等于是“凑数”的。“考试杠杆”一用就灵,只是其副作用也很明显。那就是,会助长“应试教育”,加大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这样的事情,已经在“体育课”的戏剧性变化上有所体现。
科学课重要,却似乎又没有那么重要,甚至也比上“体育课”重要。这从根本上注定了,启用“考试杠杆”拉抬科学课地位,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出路呢?常规课时难有自然科学课太多容身之地,那么其他时段呢?比如说,课后延时服务、寒暑假托管呢?顺着这一思路,或许想象空间就打开了。所谓的“自然科学课”,天然有好玩有趣的一面,而绝大多数学校也有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有“实验室”,将之开发成受欢迎的课后服务内容,不缺条件。
自然科学课,更多是对主课数理传统之外“博物学传统”的一种补充。主要是引导学生们去观察、去体验、去感受和总结。这种相对轻松的课程定位,是沉重课业之外的有益调适。科学课还要科学地上,这对于建设全方位、多元化的学校教育体系,是不可或缺的。
上好科学课,要与“课后服务”有机衔接挖潜|封面评论 | 半月谈】【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