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保龄球舞又称“打杯”,是一种将“打杯”和“打碗”结合在一起的蒙古族舞蹈艺术 。传说古代打赢战争的人,庆祝宴会,拍掌,击节,击酒盅娱乐 。发展到现在,已经发展成头顶一个酒盅,五颜六色的碗跳舞了 。
简介碗舞一般是具有古典舞风格的女性独舞 。舞蹈者头戴瓷碗,手拿双杯,伴随着音乐,根据杯子击打的节奏不断地伸展和弯曲手臂,身体向前或向后移动,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娴静、温柔但坚定的气质 。舞蹈运用了富有蒙古族舞蹈风格的“手软”、“抖肩”、“断步”等舞蹈词汇,展现了杯舞优雅含蓄的风格 。碗杯舞是鄂尔多斯民间流行的一种舞蹈,简单朴素,没有严格的规则动作 。
碗舞的历史渊源它的形成与元代的“倒拉”戏有关 。历代旧闻记载“元代有道拉戏,谓琵琶、、筝皆一人奏,与瓯灯共舞”,可见其历史之悠久 。对此,鲁青慈云曾在其词《曼·方婷》中描述:“舞者傲立,两瓯形峰,顶上燃灯 。嘴型更优雅,拍手声也听得见 。令人惊奇的是,旋转的风卷着雪,摇着深红色的花 。颜极悲诚,四人无敌 。”其温柔婉约的功力可见一斑 。
最初的民间舞是牧民在设宴待客,酒酣耳热时的即兴舞蹈 。
碗舞改编后,表演者身着鄂尔多斯妇女服饰,头上顶着三至四个瓷碗,双手握着一对瓷车把;跳舞时,头部沉着,上身端庄,碗与头似一体,双手打酒盅,手腕摆动,手臂挥动,动作刚柔并济,洒脱婉约 。舞蹈的高难度动作,如连续快速的“平转”、“断肩抖”等,显示了舞者的技术水平 。这种舞蹈生动地描绘了蒙古族妇女端庄热情、温柔豪放的性格特征 。
碗舞的特点碗舞受场地(蒙古包)道具(灯碗)限制,基本上跪、坐、站在原地 。表演以掌、挑、拉、揉为主,用手、腕、臂、肩,以腰为轴前后倾斜 。熟练的人也可以双手握灯,快速奔跑的同时做一个流星般的线圈 。此时灯焰摇曳,舞姿轻盈流畅,充满独特魅力 。
舞蹈反映了蒙古族妇女勤劳、朴实、纯洁、活泼的性格和欢乐的心情 。现在已经发展成集体舞,深受群众喜爱 。
碗舞表演者一手拿着两个叠在一起的小车把,拇指按住底杯的底部,中指压住最后一个杯的内侧,食指和无名指的内侧夹住最后一个杯的外侧边缘 。当两个小车把撞上时,他用顶杯撞底杯 。
【蒙古舞盅碗舞】伴随着银铃般的碗声,舞者缓缓站起,伸展双臂,抱在胸前,前后移动或转圈行走 。碗舞的特点是肩部动作多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人,白天骑马、拴马、剪羊毛、挤奶、摔跤都要活动肩膀 。所以碗舞的动作主要在上半身 。
推荐阅读
- 印度第一美女艾西瓦娅·雷歌舞
- 包文婧晒跳舞视频,女儿做鬼脸眼珠向上看,牙缝间隙大表情搞怪 ...
- 55岁林志炫意外跌落舞台!因遗憾采访时流泪不止,事后发长文道歉 ...
- 蒙古族祭祖节图片
- 蒙古族是历史上什么民族演变而来的
- 蒙古马奶节的庆祝活动
- 蒙古族的春节叫什么
- 内蒙古敖包节
- 蒙古族祭火神
-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什么时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