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何每年那么多顶尖名校毕业生都泯然众人?顶尖名校和“心中所爱”,到底首选谁?( 二 )


专业是选“热门”还是选“热爱”?
每年都有很多考生的分数能进入到自己喜欢的“名校”,但在报考过程中,一直困惑于专业选“热门”还是选“热爱”?比如,张同学热爱人文专业,本科毕业后还打算攻读人文专业博士学位,但家长觉得人文不是热门专业,未来就业比较难。家长认为金融是热门专业,就业很容易,要求孩子报考金融专业。因家长比较强势,孩子最后放弃了自己的热爱,报考了金融专业。
因为家长们的参与,高考专业选择变得过于功利化。家长这一代很少有机会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也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是以自己的经验来要求孩子。但是,“热门”的专业可能是暂时的,报考时的热门,毕业后可能热度就退了;但“热爱”的专业是长远的,心之所向,是不会跟随潮流而变化的。
这个暑假,全国人民都在关注“东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优异的成绩振奋人心。7月30日,在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浙江的汪顺摘得了金牌,他打破了美国选手自2004年雅典奥运会以来长达17年对这个项目冠军的垄断,开创了中国选手在个人混合泳项目世界大赛上夺冠的新纪录。但连续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汪顺曾遭遇各种挫折,面对疲惫和伤痛,无数次想过放弃。然而正是因为对游泳的“热爱”,转过头,汪顺就会把强迫自己把这个念头压下去,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然后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当一个人因为选择了“热爱”,有了坚持和信仰的人生目标,很多看似的“不可能”便成为了“可能”。“专业”和“热爱”的完美结合,才是幸福人生的开始,因为生活得“快乐和幸福”才是衡量人生成功的真正标准!
考名校是为“好工作”,还是“掌握未来”?
近年来,家长们对报考名校有个误区,认为考名校的目标就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比如,宋同学对数字不感兴趣,不喜欢经济学,但是家长觉得经济学专业毕业后赚钱多,工作轻松。因为采访人员要熬夜写稿子,律师要熬夜准备诉讼材料,工作都特别累。虽然孩子喜欢人文专业,但是家长不让孩子选择,以爱之名,绑架了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
其实,名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从来不是找“好工作”,而是“掌握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当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掌握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标准时,一定可以成为行业的佼佼者。而且,“好工作”是相对的,没有所谓的好和不好,只有适合还是不适合。“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业的优秀人才,工作都是不轻松的。
而且,现在的家长们普遍认为,学习成绩好,就一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就一定会生活幸福。其实不尽然,只有成绩好,品德不好,不一定会有好工作。德才兼备,才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重温《觉醒年代》中被广大青年网友亲切地称为“慢羊羊村长”的蔡元培校长在北大的就职演讲:“求学必有一定宗旨,须知宗旨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之者也;如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定然会很高很深;如求学宗旨是做官发财,那求学的路就必然走偏了;如果大学生德不修、学不讲,那亦是侮辱自己,更何谈做他人的榜样”,句句直击人心,也非常适合百年后的中国教育。
近几年,江浙沪地区采用高考成绩和面试成绩的综合分数进行择优录取,获得了越来越多品学兼优考生的关注。“综合评价招生政策”让部分高分考生“上名校是为了给自己镀金,为毕业后当官发财铺路”的想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