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筛查,为啥有的学生“刻意填正能量选项”?( 二 )


赵文瀚告诉采访人员 , 在抑郁症诊断中 , 会分情况派发问卷 , 涉及如何准备自杀行为等问题的问卷 , 是为已有自杀倾向的抑郁人群准备的 , 不应让初筛阶段的学生填写 , 初筛之后还需进行多项生理性检查才能确诊 。
除了担心问卷本身的问题 , 白雪莹还曾和班主任反复确认实名筛查结果是否公开 , 确诊结果纳入健康档案后是否影响后续求学和就业 。 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 她遇到过一些学校因害怕承担责任而要求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休学 , 也遇到过一些高校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不予录取 , 在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中也明确表示有精神病史者不合格 。
比起母亲对未来的诸多担心 , 李洋更在意筛查出抑郁症后 , 老师和同学如何看待自己 , 因此他在填写问卷时 , 刻意将选项往“正能量”方向填写 。
筛查之后不应简单地推向家庭 ,
学校仍需心理健康辅导和正确干预
赵文瀚认为 , 教育部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向社会释放了鲜明信号 , 说明抑郁症是一种疾病 , 需要重视并尽早治疗 , 但是筛查确诊之后如何应对 , 尚未有明确方向 。 “量表评估只是筛查工作中的一个小环节 , 随后的面谈、鉴别、治疗、预后 , 实际上更为重要 。 ”
“学校是否配有足够的心理咨询师 , 能否及时开展咨询及后续干预工作 , 能否在学生、学校、家长以及专业人员之间进行充分沟通……都是后续要处理的问题 。 ”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秦旭芳认为 , 只做量表远远不够 , 后期学校的处理措施、家长的配合程度、诊疗资源的投入情况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实际问题 。
【青少年|抑郁症筛查,为啥有的学生“刻意填正能量选项”?】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不应流于形式 , 发现问题后学校也不应简单要求学生休学治疗 。 王冠认为 , 除了少数病情严重的学生外 , 让抑郁症学生留在校园 , 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和生活 , 更有助于他们走出心理阴霾 , 当然这也对学校心理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 此外 , 药物副作用、病情反复、疾病污名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功能恢复困难等问题 , 也是学校和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迈过的一道道关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