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丰富了、课外培训班减少了、学生课余生活更精彩了……“双减”政策落地以来 , 校园内外发生了许多改变 , 教师们也在努力做着种种调整 。
近期 , 中国教育报就“‘双减’给教师带来哪些改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 共有9443名教师参与 。 结果显示 , 教师普遍面临教学转型、课后服务、家校关系等方面的新挑战 。
如何布置减量增质好作业
【杨玉春|“双减”下,教师如何应对新挑战】“双减”对校内作业提出了明确要求 , “减量增质”成为共识 , 也成了一些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
调查显示 , 13%的教师表示面对如何布置作业一筹莫展 , 19%的教师苦恼于如何在减少作业量的同时保障教学效果 。
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专职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玉春表示 , 教师要摒弃过去布置作业以数量为主的“习惯” , 真正理解作业的内涵 , 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 。 “教师还要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 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 , 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 , 切实从提高学生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上下功夫 。 ”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育教研室主任傅添提供了一些具体思路:“第一 , 增加作业对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引导 , 而不是简单的重复 。 第二 , 适当加入知识整合、多学科结合的内容 。 第三 , 打破过去学生‘单兵作战’的形式 , 布置合作性、小组性作业 。 我们探索了十几年的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形式 , 都可以在‘双减’中尝试和应用 。 ”
调查中 , 35%的教师表示学科组、年级组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 , 但自行摸索的教师占比达33% 。
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家成表示 , 应鼓励中小学、家委会、高校、科研院所构建研究互助共同体 , 共同应对挑战 。 “‘双减’带来的理念更新、管理转变等是多方都关注的问题 , 建立合作关系 , 既能促成研究性探索 , 又能为教师提供心理支持、专业互助 , 很有意义 。 ”
如何平衡付出与收获两端
参与问卷的教师中 , 有95%参与了课后服务 。 其中 , 27%的教师认为 , “双减”后 , “平衡工作与个人生活”压力明显增加;而“双减”前 , 有这方面压力的教师只占7% 。
教师的实际困难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 。 杨玉春指出关键:“‘双减’对校长等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 如何及时调整管理模式 , 协调好人财物等资源是保障‘双减’工作平稳有效开展的关键 。 ”
杨玉春建议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 吸纳并整合教育资源 , 发挥校外优秀教育从业者包括退休教师等的特长优势;有序开展教师轮岗工作 , 实现优质教师资源良性流动 。 在物质待遇上 , 根据教师课后服务的时长和内容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 在学校管理上 , 管理者在保证教学秩序的同时 , 调整教师工作时间的灵活性 , 真正实现人性化管理 。 在教师评价上 , 调整原来固化的评价模式和指标 , 给教师广阔的发展空间 , 对积极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优先评级 。
调查中还有一个结果引人注意:只有一部分教师表示 , 在课后服务中发挥了个人专长或兴趣特长 , 感觉更有成就感 。
“原本教师的兴趣多体现在校本课上 , 如今课后服务又提供了一块‘自由支配’的空间 。 如果能将课后服务与兴趣结合起来 , 教师会更有积极性 , 也能缓解职业倦怠感 。 ”傅添说 。
如何为教师组建“同盟军”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