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中国教师发展报告出炉:职业幸福感中“隐忧”待解

中新社长春12月12日电 (采访人员 郭佳)长久以来,教师职业都被视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过有专家表示,现如今,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过度“神圣化”让很多教师感到难承其重。
近日,由东北师范大学李广教授、柳海民教授、梁红梅教授等撰写的《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报告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态势等进行了研究。
李广是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他12日接受中新社采访人员专访时说,这种赞美反映了人们对教师过高的理想化角色期望。“适当的社会期望,能够转化为教师工作的动力和责任感,但是过分理想化的期望却会引起教师心理的压力。”
李广表示,无论是社会大众,还是教师群体本身,都应从作为“人”的教师与作为教师的“人”辩证的关系中理解教师角色,才有助于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
这份报告为何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发展态势?李广解释说,中国基本建成了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随着教育变革走入深水区,教师面临着更加宏大的使命与期待,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职业倦怠加剧和幸福感缺失已经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幸福感|中国教师发展报告出炉:职业幸福感中“隐忧”待解】“伴随全球教育改革的热潮,教师的发展日益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教师的质量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李广说。
报告显示,中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也面临诸如价值追求中的“道德绑架”、家校关系的矛盾与冲突、教育政策实施中的“衰减”及高幸福指数中的“点阵塌陷”等现象。
李广指出,家校关系是中国基础教育特有的困境。在社会经济文化改革浪潮下,学校不再扮演绝对权威的角色,家校关系存在教育理念不同、责任边界不清等问题,甚至引发了“退出微信群”等教育热点事件。
李广认为,社会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又缺少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而教师作为家校关系中的主角之一,在缓和矛盾与冲突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这份报告也尝试给出应对措施。李广表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直指薪酬,教师们几乎一致地将提高薪酬待遇作为职业幸福感提升的主要路径。
有关薪酬待遇的建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一是聚焦薪酬待遇水平;二是聚焦薪酬待遇结构,激发主体的能动性。
此外报告还提出,可以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胜任力、塑造专业尊严、给予专业保障、强化专业地位与加强专业规约等措施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李广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中国顺应社会转型要求和全球教育改革热潮的主动选择。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关注人文因素,即从关注“知识”转向关注“生命”,重视教师的主体需要与职业幸福。(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