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1000倍的方法(不是标题党)

真的不是标题党,这个1000倍的差别是科学实验的最新研究结论 。
【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1000倍的方法(不是标题党)】
无论这个结论本身是否真的足够科学,整个实验过程对我们来说都有很大的启发价值 。
所以这篇文章会用比较大的篇幅来解释这个实验是怎么做的,如果你读起来觉得有点费劲,请忍耐一下,学习这件事本身从来也不是轻松的 。
我们真的不奢求学习效率能有1000倍提升,打个一折,100倍,或者再打个一折,10倍,都挺好了吧 。

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1000倍的方法(不是标题党)
文章图片

学习这件事至少乍看起来充满了玄学,最奇怪的一点是:有的人学东西特别快,有的人就特别慢,为什么不同的人学习效果差别这么大?
另外,有些时候,我们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处于学习状态,比如我们突然遇到一个困难,我们想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看似是个眼前事,实际上我们却习得了某种技能 。
又比如家长都知道的,学习语言的能力,一个孩子越早开始学习效果越好,哪怕是把范围放大到初中生,比如在初中毕业之前学一门外语,这个效率也是30岁之后学外语的十几倍 。

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1000倍的方法(不是标题党)
文章图片

为了探究人在不同状态下学习效率的区别,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者以小鼠作为对象进行了一组非常有意义的实验,而实验考察的,是小鼠在自然状态下摸索着学习,和非自然状态下学习的效率差别 。
动物的自然状态很好理解,它们在非人为控制的生活环境中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非常复杂,但动物总有办法自己解决 。
那什么是非自然状态呢?主要是指在科学家的实验环境下,动物被教会如何配合实验,并根据设备做出正确的反应 。比如教会猴子用眼球的移动来报告有没有接受到刺激,比如教会小鼠当刺激出现的时候用前爪去挠一个东西 。
这种事情,在动物的自然环境中是根本不可能遇见的,所以想做这样的实验,动物通常需要动辄几千次的重复训练 。
现在,科学家们想到了一种思路:我们能不能人为的给动物制造一种“自然学习”的环境?
为此科学家们安排了一个其实挺常见的“迷宫探索”任务:一个冰箱门大小的平面迷宫,迷宫一端是老鼠窝,另一端是一杯水,但是老鼠想从自己的窝找到那杯水,中间需要经过一个“六级分叉”的结构 。
六级分叉,就是老鼠每走到一个分叉处就要面临“左还是右”两种选择(其实不止左和右这两种选择,这一点下面还会提到),它必须从第一次到第六次都选对,才能喝到那杯水,数学模型如下 。

学习效率|学习效率提高1000倍的方法(不是标题党)
文章图片

科学家这次并没有干预小鼠,而是让它从自己的窝出发,然后用一整晚的时间随意去探索迷宫 。
那个晚上,不同的小鼠表现出了不同的状态:有的在里面逛了半天,很明显累了,有点要放弃了的意思,但是也有的没过多久就找到了那杯水 。当然找到水的那些小鼠,还得学会怎么回去 。
摄像机记录了夜间7个小时里小鼠的全部活动路径,科学家据此就可以分析小鼠每到一个路口的方向决策,并最终分析出小鼠要费多大的劲才能学会在窝和水源之间自如的往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