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带孩子外出观察体验是最主要的学习
分类: 幼教杂说
《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赵忠心
五十多年前 , 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 , 就读过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一书 。 这是中国现代第一本关于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书 。 该书自1925年问世以来 , 再版过十余次 。 直至今天 , 八十多年来 , 一直畅销不衰 , 是一本罕见的优秀的幼儿家庭教育畅销书 。
陈鹤琴先生书中我印象最深的内容
该书内容十分丰富 。 其他的内容 , 我都没什么印象了 , 惟独有一部分的内容 , 我印象非常深刻 , 小标题是“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
陈先生从国外留学回来 , 在东南大学教授儿童心理学 。 他有了孩子以后 , 便以他的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从事儿童心理学的研究 。 有时候 , 他给学生上课还把儿子抱到课堂上当“教学模特儿” 。 书中这部分内容就是从他教育自己的儿子陈一鸣的情况谈起 。
现将这部分内容的原文摘录如下:
“举例:一鸣从小有机会到街上去游览的 。 他很小的时候若听说到外边去 , 那就高兴得了不得 。 他最高兴看马路上的行人与动物 , 所以 , 差不多天天我们总抱他出去看的 。
到了年级稍微大一点而略能了解人事的时候 , 我常常带他到街上去玩玩或者去买东西 。 凡他喜欢看的东西 , 我们就止步看看 。 什么驴子磨豆 , 什么机匠织布 , 什么衣庄里卖衣 , 什么市场里卖菜 , 什么煎油条 , 什么做烧饼 , 什么卖拳头 , 什么变把戏 , 凡此等等他都喜欢看的 , 我也陪他看看;看的时候 , 他有不懂的地方 , 我告诉他 。 因此 , 他的知识渐渐丰富起来了 。
讨论:普通人的常识是非常欠缺的 , 不辨菽麦 , 不知斗秤者滔滔皆是 。 日常所用所吃的东西 , 我们大概只知道怎样用的怎样吃的而不知道它怎样做的 , 怎样变成的 , 也不知道它出在哪里生在哪里 。 比方 , 我们日常吃的豆腐 , 有许多人从没有见过它怎样做的 , 又比方我们穿的布 , 有许多人从没有见过它怎样织成的 。
我们要晓得常识缺乏的人大概是不会有什么作为的 , 而且对于他自己做人也是很吃亏的 。 所以 , 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 以丰富他的知识 , 以增进他的经验 。 ”
为什么我印象最深
我为什么对这部分内容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印象最深?
因为在这本专门谈幼儿家庭教育的书里 , 自始至终没有谈到如何教孩子识字、背唐诗、学外语等问题 。 就是在谈发展孩子智力方面的内容时 , 也就是游戏、让小孩子独立探索、动手做事情、引导孩子好问等等 。 除此以外 , 他还特别主张“做父母的应当常常带领小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
对此 , 我深感意外 , 因此 , 印象非常深刻 。
他主张做父母的常常带孩子到街上去看看 , 一是让孩子高兴 , 看看家里没有的人和事物 , 也就是生人和新鲜事物;二是让孩子亲身感受现实生活 , 增长见识 , 开阔眼界 , 增进知识 , 丰富经验 。
陈先生的主张 , 很有见地 , 我非常赞成 。
现在 , 很多年轻父母注重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 , 通常是局限在教孩子识字、读书、背唐诗、学外语等方面 , 误认为“只有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 。 其实 , 这样理解“知识”的含义 , 是很狭隘的 , 片面的 。
是的 , 书本上的知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 是重要的;但并不是知识的全部 , 没有进入书本的生活常识也是知识 , 而且是更为重要、更为丰富的知识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