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减”出了时间 充实了成长

“减”出了时间 充实了成长
核心阅读
作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试点地区之一,上海打出“组合拳”,探索学习辅导、课后服务等创新举措,让“双减”政策红利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减”出来的时间,由多样化、个性化的课后服务和丰富的亲子活动充实,深化全面育人,助力健康成长。
12月7日,周二下午,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新世界实验小学“梦幻冰雪”社团花滑队的孩子们在一家冰上运动中心的冰场上飞驰。学生们能在课后服务时间内接受国家级专业教练指导,进行冰上运动,这是上海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后,出现的新气象。
作为贯彻落实“双减”政策试点地区之一,上海打出“组合拳”,让“双减”政策红利惠及每个家庭和孩子,更和谐、更温暖、更健康的教育“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线上名师线下导师,全方位育人
停了学科类校外培训,孩子学习跟得上吗?上海动足脑筋,用创新举措化解家长焦虑:加强学校主阵地建设,做强做优免费学习服务,推出“空中课堂”升级版“名师面对面”。
9月13日起,每周一至周五晚,上海的初二、初三学生可以通过“上海空中课堂”网络平台、上海教育电视台和有线电视、交互式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与各学科的名师“面对面”,听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们讲述课程难点解析,如有疑问可以在线提问。针对学生日常学习中出现的高频问题,老师们还将集中解答。为保障学生睡眠,“空中课堂”晚上9点前结束,周末可以回看。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王洋表示,“名师面对面”的推出,是上海发挥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辐射作用,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也能通过这些优秀教师的课程,对其他教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截至12月1日,“名师面对面”栏目累计收视观众已达354.3万人次。
线上有名师,线下有导师。今年9月,上海中小学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中小学校全体教师分别与每位学生匹配,成为学生的“知心人”,并开展有效家校沟通。导师与学生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他们关注的不只是学业,更是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少学校结合“双减”实施,根据学生校内课后服务项目选择、拓展课程选修、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等情况,为学生精准匹配导师,激发学习动力。在宝山区鹿鸣学校,作为导师的蔡亦冰老师用孩子们喜欢的“涂鸦”方式,架起与青春期学生沟通的桥梁。“一周情绪卡”让孩子们画一周的心情。“孩子有了自己的专属导师,感觉学校生活更温暖了。”很多家长欣喜地说。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闵辉表示,全面推行“全员导师制”,就是为了进一步深化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探索数字应用场景,个性化教学
“小明过生日,要将一块圆形大蛋糕分给全班29名同学,最少需要切几刀?”上海市宝山实验学校六年级的数学课上,陈纯老师的问题让课堂热闹起来——这是一堂“智慧同侪数学探究课程”,借助信息化手段,上海市求真中学、虎林中学和泗塘中学3所学校的学生同时听课。
“备课助手”“教学助手”“作业助手”……在率先探索数字化应用场景实践的杨浦区平凉路第三小学,老师们可对学生答题出现的错误进行归因,答疑指导更有针对性,作业布置有了分层、弹性和个性化的新变化。学生完成作业有困难,可以进“作业答疑站”解惑,在“音乐聊聊吧”减压放松。四(5)班数学老师张智玮说:“作业质量高了,整体学习效率提高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