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


上海|上海这三所大学入选!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
文章插图

近日,教育部公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共有49所高校的50个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其中,上海有三所高校入选,分别是华东理工大学现代生物医药产业联合学院、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和上海大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
多位上海高校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现代产业学院均“落子”人才紧缺的重点领域,高校纷纷主动扩大企业“朋友圈”。对接最前沿的创新需求,校企双方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与行业科学对接,通过开发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双师”双向流动等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学科壁垒,推进“引企入教”
去年7月,教育部、工信部联合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简称《指南》)。今年1月,首批现代产业学院申报与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根据《指南》,经过4年左右时间,以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产业联系紧密的高校,重点是应用型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
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告诉采访人员,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30万的技术人才缺口来看,全国每年1-2万名“对口”的毕业生,可谓杯水车薪。“产业学院的成立打破了学科壁垒,让育才的渠道更加多元化。相关专业毕业生比如材料、机械、物理、计算机等都可以在产业学院中,完成行业所需的能力培养,满足行业的人才增量。”
《指南》指出,要推进“引企入教”,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
事实上,从产业转型发展最迫切的需求侧来看,往往无法靠高校的单一学科解决问题。在以纺织材料为特色的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覆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软件工程和环境工程三个专业。为什么这三个专业“雀屏中选”?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敬红告诉采访人员,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方向,但“单打独斗”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如今产业的发展。从新材料的设计、研发、制造到应用过程中,运用人工智能、数字工厂等智能化技术手段可以减少试错成本,大大加速材料研发;同时双碳目标,美丽中国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不断为新材料产业升级提出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目前,东华大学新材料现代产业学院已与航空、石油化工、环境工程、计算机等领域的五家企业达成合作。
采访人员从教育部获悉,现代产业学院首批计划在“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领域建设30个左右育人成效显著、区域产业特色鲜明、产学研用联动深入的现代产业学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船舶与海工装备、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予以重点支持。据悉,教育部将发布《现代产业学院管理办法》,规范学院建设与运行,每两年开展一次建设绩效评价。
高校教学紧密匹配行业创新链
进一步推进“引企入教”,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课程教学内容的迭代,要跟上行业创新链条的动态发展,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要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设计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采访人员注意到,《指南》中还明确,现代产业学院要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基于行业企业的产品、技术和生产流程,创新多主体间的合作模式,构建基于产业发展和创新需求的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环境;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专业类或跨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