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集成电路领域为例,建设一条完整的产线仅设备投入都往往高达几十亿元,高校一般很难负担。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的共建企业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有一条投资14亿、年运营耗资超1亿元的集成电路中试研发线。如今,通过共建,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20%的研发线机时资源向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的学生开放,供100多名研究生进行创新项目研发。现在,校企双方联手探索“四个一”人才培养新模式,使每名研究生都亲身实践芯片产业研发的全流程,即一版设计、一次流片、一套测试、一个创新项目。
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解决师资难
教学高质量发展,师资是现代产业学院必须“跨越”的一道坎。事实上,囿于制度和待遇问题,企业很少有高级技术人才愿意“回流”高校。未来,伴随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提速,更多高校也将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设置灵活的人事制度。
如今,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50%的导师来自企业一线。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院长古元冬本人,就是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CTO,他也是校企“联聘导师”的一员。
“过去兼职、客座导师的形式往往参与度不够。现在,通过联聘制度,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吸引掌握最前沿产业技术的企业人才作为学生的唯一导师。同时,通过产业学院和企业联手,为企业吸引和储备更多更‘合用’的高端人才。”他表示,下一步,产业学院将进一步完善产业及联聘导师制度,和更多企业及行业协会合作,引进业务骨干、优秀技术和管理人才任教,迅速形成产业需求导向的、有组织、有规模的师资团队。
他还建议,在机制体制创新方面,给予产业学院更大的自由度。比如,产业及联聘导师的资格认定、单列产业急需的研究生名额、产业导向的研究生毕业标准、及试点更灵活的财务制度,使学科发展和日新月异的产业迭代能相得益彰。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培训机构|考研复试这样准备,容易得到导师青睐
- 学生|考研招28人,却让319人进入复试,为何要有这么高的差额比?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马嘉祺|马嘉祺二战高考,在被众人“调侃”之后,这次很可能一雪“前耻”
- 高学历|西安一研究生私自离校,跑路方式出乎意料,这就是高学历的素质?
- 材料科学|全国只有26所!这些以省命名的大学,到底有多强?
- 申论|22年首次报考执业药师的“小白”,建议你们这么做!
- 大学|大学哪些专业对身高要求?这6类差1cm也报不上,家长和学生要清楚
- 考试|考了这个证,年薪20万,躺着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