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11岁读高中,16岁进MIT,20岁拿博士,“数学杀手”唐·查吉尔今获复旦-中植科学奖,他说“我才不是天才”


菲尔兹奖|11岁读高中,16岁进MIT,20岁拿博士,“数学杀手”唐·查吉尔今获复旦-中植科学奖,他说“我才不是天才”
文章插图

刚进小学时门门功课不佳、甚至被怀疑智力缺陷,却在智商测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数次跳级之后,成绩越来越好;11岁就读高中,决心成为数学家;16岁获得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物理双学位,20岁拿到博士学位;知名数学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数学研究所教授唐·查吉尔在古老的数论研究领域不断取得重要突破,更被同行称为“数学杀手”。
今天(19日),他和美国数学家本尼迪克特·格罗斯因同获2021年复旦-中植科学奖,共享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他们共同建立并命名的Gross-Zagier公式,将数学界“十大猜想”之一——“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的证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相关成果应用于诸多长时间悬而未决的数学问题,对近几十年来的数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颁奖典礼现场,唐·查吉尔教授接受采访人员采访。他说: “我并不是天才型的数学家。天才往往能以旁人完全无法理解的方式发现全新的数学,这样神来之笔的灵感需要强大的想象力。” 他自己常常用几年时间思考一个问题,尽量想得更深刻,“数学不是拼速度,看谁做的快,而是看谁做得更深刻”。
不能感受数学之美的人,不能成为数学家
人们每天使用的打车软件GPS定位的误差从20年前的百米量级精确到了今天的米级,大家每天在各种电子支付手段中用到的的加密技术,这些都与数学中的数论有关。

菲尔兹奖|11岁读高中,16岁进MIT,20岁拿博士,“数学杀手”唐·查吉尔今获复旦-中植科学奖,他说“我才不是天才”
文章插图

作为一位从事纯理论研究的数学家,查吉尔自言,他的研究并不与应用有直接关系,他也不太关心那些成果被付诸实用,但是,数论本身却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他在中国刚刚学会用的微信支付,也有数论用于其中。查吉尔说:“数论虽然是数学的一个古老分支,但是至今每年都有丰富的新成果产生,并且进入应用领域”。
查吉尔除了广为人知的Gross-Zagier公式以外,还在模形式和特殊函数方面贡献卓越,解决了从拓扑、模空间到几何、数学物理等多个领域的问题。
在查吉尔的眼中,数学有一种结构之美,使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沉浸其中。他有两位“灵魂伴侣”,一个是他的太太,“过去几十年中,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和她一起做的,或者是为她做的”,另一个就是数学,“同样,过去几十年我对数学的激情丝毫没有减弱。研究数学都不能算是我的工作,更是一种放松,只有我在研究所里承担的各种行政事务才是我不得不做的工作,而数学研究是娱乐”。
他更是直言:“如果一个人不能感受数学的美,那就不应该当数学家。”不过,查吉尔表示,目前他和格罗斯的这一成果的证明过程却仍然不够完美,因为“这篇论文就有100页,每个人读到最后都认为公式是对的,但是对它为什么会是对的却并不甚理解”,至今他都在思考能不能从更好的角度去理解这个公式。他希望将来青年数学家发现更巧妙的方式,真正做到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循规蹈矩的教育也许不利于培养顶尖学者
真正的天才数学家应该能够开创一个领域,而在查吉尔看来,大多数人只能算是优秀的数学家,包括他自己。
查吉尔11岁就决定要尝试成为数学家,16岁时就已在麻省理工学院花两年时间拿到了数学和物理的学位,19岁时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20岁时获得了博士学位,即便如此,他仍然认为“我绝对不是天才,我只是像大多数奥运冠军选手一样每天在数学研究上花了大量的时间换得一些成功,而且我恰巧对数学更有热情,更愿意投入其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