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每3个学生就有1个曾遭霸凌,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看点 “狂风骤雨”的青春期 , 是诸多父母头疼 , 却不知所措的养育阶段 。 如何“和风细雨”地度过青春期 , 并使孩子 成功融入成人世界?对此 , “ 医学界达尔文”芭芭拉·纳特森·霍罗威茨博士颇有见地 ,在其最新作品《比青春期更关键》中 , 提出了开创性的观点: 青春期恰是野蛮成长期 。 同时 , 还为家长开启了“上帝视角” , 让其看到并发挥青春期的最大价值 。
2021年网络上引发热议的两个情绪性词汇 , 一个是 “社交恐惧症” , 另一个应该就是 “讨好型人格” 。
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 , 很多人都面临着讨好型人格的问题 。 他们不懂拒绝 , 委屈求全 , 在意别人的看法 , 活的非常辛苦 。
在热播剧《女心理师》中有一个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案例 。
由演员张海宇扮演的职场新人“小莫”在工作中不懂拒绝同事的请求 。 同事去喝酒 , 让他加班做PPT , 同事去聚餐 , 却没有告诉他换了地点 。 可怜的他还为了聚餐去做发型 , 没想到又被理发店忽悠 , 被迫办了一张5000元的理发店白金会员卡 。
看着他无奈的笑容 , 就知道说一句“我不需要 , 谢谢”对他来说有多难了 。

地位|每3个学生就有1个曾遭霸凌,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地位|每3个学生就有1个曾遭霸凌,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讨好型人格是进入职场才会有的吗?小莫的问题是周边同事的压迫感太强吗?应该不是吧......每一个职场讨好型人格的背后都是成年累月的问题累积 , 让他们不敢说“不” 。
小时候 , 幼儿园里个子高长得壮的同学是“老大” , 说东不敢往西 , 长大一点 , 班级里又有调皮捣蛋的同学总是喜欢欺负别人;而到了青春期时期 , 中学生群体更加热衷于话语权的掌控 , 他们对于班级里不顺从的同学进行打压 , 甚至是欺凌 。
这就又联系到了另一个词汇—— 校园霸凌 。
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2017年和2019年发布的报告显示 , 在全球各国 , 普遍存在校园霸凌现象 , 每年约有2.46亿学生遭受霸凌 ,平均每3个学生就有一个曾遭霸凌 , 其中中学生发生频率最高 。
为什么中学生这个青少年群体是霸凌现象频发的一个群体呢?
医学博士、进化医学研究领域界的权威芭芭拉?纳特森-霍洛维茨博士在其最新作品 《比青春期更关键》一书中给出了答案 。

地位|每3个学生就有1个曾遭霸凌,导致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令人震惊
文章图片

“我们这些社会性动物 , 天生就会把自己放在一个阶层中 , 其中总有个体位于顶层 , 也总有个体位于底层 , 而其他个体则处于这二者之间 。 ”
在大自然中 , 几乎每个动物群体都存在等级制度 。比如:
鸡舍里地位最高的雄鸡有权利第一个打鸣 , 其他低等级的雄鸡必须克制住自己打鸣的冲动;
高等级的小龙虾会占据水下24 ℃的完美位置 , 而将低等级的小龙虾赶到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地方;
鱼群首领会游在最前面 , 那里含氧量最高且排泄物最少 , 而低等级的鱼只能徘徊在鱼群尾部 , 体验着和首领完全相反的待遇 。
人类也一样 , 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 , 处处存在阶层现象 。 甚至在婴儿6个月的时候 , 他们就会对生活中的人进行区分并产生偏爱 。 4岁的孩子 , 他们就能知道哪些同龄人地位较高 , 而且会更倾向于和地位较高的人在一起玩耍 。
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萨拉-杰妮·布莱克莫尔进行阶层研究并得出结论 “青少年更善于交际 , 会形成更复杂、阶层更明显的同伴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