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为实现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需要建设一支践行“四有好教师”标准,当好“四个引路人”,坚守“四个相统一”,人人争做新时代“大先生”的教师队伍,以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面对新要求,各地相继涌现出卓越的教育实践者,在中小学探索培育核心素养的“中国模式”。与此同时,更多教师需要提升专业能力以落实课程改革精神。
研制《卓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旨在以清晰的框架描述教师胜任核心素养教育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标准中“卓越教师”即胜任核心素养教育的教师,“教学能力”指教师在各种教学场景中有效开展教与学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是成为卓越教师的核心准则。
本标准希望服务以下四类人群:在职教师、教师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教师教育研究者。针对在职教师,标准可以用于引领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针对教师教育者,标准可以用于指导教师发展项目的设计和效果检验。针对教育管理者,标准可以用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和教师教学能力评价。针对教师教育研究者,标准可以作为构建理论框架和设计研究工具的参考。
1. 基本理念
理念一:落实立德树人,发展核心素养
教师应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关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理念二:以学习为中心,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和需求,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合作式,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等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建构,做到因材施教。
理念三:开展教学研究,持续改进教学
教师应有意识地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收集并分析教学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应用研究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决策,不断反思并持续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
1. 教学愿景
教师以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发展的目标和衡量学生进步的标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性情境中建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如下。
(1)素养化的学习目标。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结合学校育人目标,明确学生完成学习后应获得的核心素养,包括应掌握的学科本质和思想方法。
(2)情境化的学习体验。引入日常生活、社会实践中的真实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3)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创造安全、尊重、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教师和学习资源的支持下,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开展学习。
(4)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基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因地制宜选择、整合和开发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且高质量的学习资源。
(5)多元化的学习评价。综合使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收集并分析多种形式的学生发展证据,应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改进教师的教学。
二、教学能力结构
核心素养教育的三个典型教学场景为“学习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与改进”,教师需要发展一系列能力,以胜任上述教学场景中的具体工作。标准将相关能力按教学场景进行组合,形成了包括3项一级能力、14项二级能力的教学能力结构。
推荐阅读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
- 教师|教育部通知:禁止高中提前“结课”,同时教师也迎来“好消息”
- 教师|女教师下课忘关“投影仪”,搜索内容暴露无遗,学生感到震惊!
- 中小学|吕梁:将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提高
- 教师|为什么!女大学生被辅导员性骚扰4年,最后还是被强奸
- 教师|教师医疗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 考试|0分小学生试卷走红,教师看完啼笑皆非,稻子:我也很无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