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高职毕业的洪家光,从车工到“大国工匠”,39岁突破技术封锁获奖( 二 )


其中就包括发动机叶片加工技术 , 我们在这一领域长期落后于其他航发强国 。
此前国家生产的发动机叶片质量存在很大缺陷 , 每到遇到高温高压时会变得相当不稳定 , 这会导致发动机发生剧烈震动 , 从而不能使用 。

面对缺少核心技术的窘境 , 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早已下定决心研制出自己的飞机发动机 , 不再仰人鼻息 , 其中就包括年轻热血的洪家光 。
家境贫困、技校出身的洪家光 , 毕业之后怀揣着一颗工匠之心 , 通过自身不断地磨砺技艺 , 最终成长为航空公司的首席技能专家 。
他有感于国家飞机发动机叶片技术的受制于人 , 自己又恰好是钻研这个领域的 , 无论如何他都想做出更好的发动机叶片 。
于是他总结了前辈们的经验 , 带领科研团队足足磨了足足五年 。

这五年里他有很多个彻夜未眠的钻研工作 。
“我是个倔脾气 , 越是困难的事情 , 我越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儿 。 ”为了勇登技术高峰 , 洪家光选择了每天工作14个小时 。
不断地失败 , 不断地拾起经验继续前进 , 终于在反复推敲和实验中 , 洪家光最终成功研发出高精度超厚金刚石滚轮技术 。

成功的那一刻 , 他和团队的成员们欣喜若狂地欢呼着 。 不仅为他们的科研成果 , 也为中国从此有自己成熟稳定的航发叶片而兴奋流泪 。
他们的技术成果 , 让航发叶片的加工精度从0.08毫米足足提升到0.02毫米 。 这种新发动机叶片 , 不仅更加耐高温 , 而且使用寿命长 , 可以说一举打破了此前国际上的技术封锁 。
洪家光和他的团队也由此获得了国家的奖励 , 他也成为了新时代大国工匠的代表人物 。
作为一个“寒门学子” , 洪家光是真正的逆袭典范 。 那么这些年 , 他究竟是如何一步一步获得如今的成就?

农村出身 , 却志存高远
1979年 , 洪家光出生于沈阳的一个农民家庭 。
在他上面还有4个姐姐 。 即便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 , 还是一个老幼 , 洪家光从小也没有受到什么优待 。
在农村 , 就是年幼的洪家光也是难得的劳动力 。 父亲常年辛苦劳作落下一身病 , 母亲除了日常农活 , 偶尔也会去捡垃圾废品补贴家用 , 四个姐姐也是任劳任怨 。
洪家光从小把父母家人的辛苦看见眼里 , 因此他也懂事地学会帮家里干农活 , 喂家畜、剥玉米、田间除草 , 可以说他是个地道的农家少年 。

洪家光的童年闲暇时光 , 基本是在劳作中度过 , 偶尔还要跟随母亲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寻宝” , 这些非但没有压垮他的意志 , 反而让他愈发坚定要出人头地的念头 。
他心中明白 , 读书是他唯一可以抓住 , 实现命运翻身的机会 。 寒门学子不丢人 , 不肯努力上进才是最大的堕落 。
直到初中毕业 , 洪家光的学习成绩都很优秀 。

可惜考虑到现实情况 , 为了早日帮助家里摆脱那种饭都吃不饱的贫苦 , 他决定尽早掌握一技之长养家糊口 , 于是选择了一所职业技校就读 。
他特意挑选了一所离家较近的技校 , 为的就是省下住宿费和一部分餐费 。 哪怕如此他每日往返学校之间也要四五个小时 。
在别人眼里漫长无聊的乘车时间 , 却被洪家光倍加珍惜地利用起来 。
公共汽车成为了移动图书馆 , 漫长车程里喧闹的汽笛声和嘈杂的人声不绝于耳 , 洪家光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为所动 。
他专心地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 每一趟车途都是一场知识的洗礼 。 用了三年时间 , 他在车上啃完了四本高难度的专业技术书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