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1980年他考上哈工大,曾梦想成第2个“陈景润”,如今靠低保度日


数学|1980年他考上哈工大,曾梦想成第2个“陈景润”,如今靠低保度日

文章图片


数学|1980年他考上哈工大,曾梦想成第2个“陈景润”,如今靠低保度日

文章图片


数学|1980年他考上哈工大,曾梦想成第2个“陈景润”,如今靠低保度日

【数学|1980年他考上哈工大,曾梦想成第2个“陈景润”,如今靠低保度日】引言
现如今 , “教育”深受国家的重视 , 教育为立国之本 , 亦是兴邦之策 , 因此 , 人人都应接受教育 , 让中国成为教育之强国 。 随着教育的逐渐普及 , 国民的学历也得到了提升 , 通过高考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 , 成为了许多学子与其家庭的共同愿望 。 自从国家恢复高考之后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高考之列 , 时至今日 , 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多达千万 , 且逐年增加 。 在过去 , 家中出一名大学生可谓是十分稀奇之事 , 可就现在而言 , 大学生占同龄人的比例有了显著提升 。

01
有人认为 , 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便成为了未来的保障 , 如此便可有一个好的前途 。 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 。
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并不意味着大好前程 , 要想出人头地 , 取得成功 , 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 好的学历与文凭就如一块敲门砖 , 在一些场合 , 如就业时便可发挥大的作用 , 但是 , 要想把工作做好 , 好的学历还是不够的 。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年代 , 一些家庭 , 尤其是农村家庭之中 , 还有许多孩子无法接受完整的教育 , 倘若有读书识字的机会 , 便是十分难得的 。
刘汉青就生于一个幸运的家庭 , 虽然其父母没有读过多少书 , 他们却坚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 , 去上学识字、刘汉青也是不负所望 , 最终还考上了哈工大 。 不过 , 少时的刘汉青考上了哈工大 , 晚年却落得凭低保度日 , 这是为何呢?

刘汉青生于上世纪70年代 , 从小便成绩优异 , 16岁时 , 恰逢高考制度刚刚恢复不久 , 刘汉青便也顺利参加了高考 , 于1980年一举考上了哈尔滨工业大学 。
80年代初 , 家里出了个大学生 , 这一消息在刘汉青所生活的那个小乡村里 , 这可谓是一件大喜事 , 家家都来刘家登门拜访 , 对这个将来前途无量的少年夸赞不已 。 这与30多年后乡亲们对他的态度可谓是截然相反——原来 , 刘汉青非但没有“发迹” , 反而三天两头往村支部赶 , 就是为了领取那微薄的生活低保 。 面对乡亲们的调侃与讽刺 , 刘汉青几乎要被羞得抬不起头来 。
这些年来 , 刘汉青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原来 , 上大学之后 , 刘汉青便就读了建筑类的专业 , 但是 , 他一直对数学情有独钟 , 常常去数学专业课上旁听 , 也经常因为钻研数学书籍而废寝忘食 。 刘汉青热爱数学 , 甚至要比数学专业的学生更加活跃 , 大学老师也十分喜欢他 , 经常与之探讨一些高深的数学问题 。

02
可与此同时 , 刘汉青却将自己的功课置之不理 , 眼看就要毕业 , 刘汉青的学业却不达标 , 校方要求他专注学业 , 他却依然我行我素 , 钻研起了哥德巴赫猜想 , 不分昼夜 , 几乎要走火入魔 , 就连回到家里 , 他也不愿意工作干活 , 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 一心只读圣贤书 。
刘汉青的父母觉得儿子在从事高级的科研探究 , 便将儿子留在家中 , 由他夜以继日地钻研 , 供他吃住 。 可是 , 眼看刘汉青也已经二十大几了 , 没有工作 , 反倒在家里啃老 , 一无所获 , 乡亲们都看不下去了 , 皆来劝诫他 , 但刘汉青只觉这些人迂腐 , 不懂科学与知识 , 便充耳不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