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采访人员 冯琪)“双减”后 , 博物馆如何开展青少年实践活动?博物馆资源如何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12月19日 , 全国青少年创造实践活动暨第二届青少年文化科技论坛上 , 诸多博物馆科教工作者、学校教师围绕上述话题进行分享和探讨 。
“双减”后博物馆教育再度推进
如何识别紫禁城的脊兽?紫禁城里有多少口大水缸?紫禁城的山石来自哪里?……论坛上 ,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宣教部主任果美侠表示 , 这两年 , 故宫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文物和历史当中建立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性 , 希望在严肃的文物、久远的历史和现代青少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
在“双减”大背景下 , 素质教育、素养教育受到更多家长重视 。 12月 , 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下发通知 , 提出充分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 。 通知提到 , 指导支持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优先保障学校开展课后服务需要 , 开发精品科普课程 , 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讲解指导 , 切实增强科普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趣味性;鼓励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利用节假日安排学生专场和家庭亲子科普教育活动 , 向中小学生优惠或免费开放等 。
【教育|“双减”后博物馆资源如何与教育衔接?专家:课程需体系化建设】在举办面向青少年的科学实践活动方面 , 北京自然博物馆已有多年探索 。 北京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主任赵洪涛指出 , 在“双减”政策之前的时候 , 国家曾出台诸多政策推动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 “双减”政策落地后 , 这一举措再次深入推进 。
博物馆教育应充分发挥场馆、藏品、人员等优势
博物馆用什么教育活动和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赵洪涛认为 , 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非常好的途径 。 而此前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基本上在校内开展 , 校外场馆的优势体现在哪?对此赵洪涛分享了四点经验 。
首先是场馆的展览环境 。 “好的展览可以让学生沉浸其中 , 不受外界干扰 , 是开展沉浸式教育、体验式教育非常好的场所 。 ”赵洪涛提到 , 一说到探究 , 大家很容易把场所放到实验室里、教室里 , 但这样的情况下 , 博物馆的优势就丧失了 。
场馆里的展览、藏品资源也是一大优势 。 赵洪涛指出 , 这些是博物馆开展科学探究的重要依托 , 也是与学校的不同之处 。 而且展馆里的藏品有很多内涵 , 如果只凭学生自己参观 , 体会是不全面的 。
博物馆的优势还体现在人力资源上 。 博物馆里有科研人员、标本修复人、标本制作人、展览策划人员、科学传播人员……“这几年我们在做科普教育活动时 , 馆里的科研人员、标本修复人员、展览策划人员都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支撑作用 , 或者是直接参与到教育活动中 。 ”
此外还有外部资源优势 。 “馆外的科学科普、高校实验室、野外实验站 , 都是我们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拓展研学范畴的重要资源 。 ”赵洪涛说道 。
博物馆课程仍需体系化建设
果美侠分享了目前故宫博物院在青少年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 。 她透露 , 配合北京市的科普教育基地的一些项目 , 目前研发了3套相关课程 , 主题分别是建筑与工程、装饰与设计、藏品与陈设 。
据悉 , 这些课程覆盖了从小学低中高年级到初中生等不同年龄段 , 会根据不同主题内容为孩子们量身设计相关的学习单、教具 , 以及配套的材料包 , 通过教具的展示和动手拼插制作来实现科学探究和参与 。
“希望以历史文物藏品为依托 ,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包括观察、分析、比较、推理演绎、分类、实验、联想、辩证思维等 。 ”果美侠称 。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