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体育总局:从今起,拿到这六类证件方可从事体育培训


体育|体育总局:从今起,拿到这六类证件方可从事体育培训
文章图片

体育大生意第2755期 , 欢迎关注领先的体育产业信息平台
12月20日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正式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 旨在深化“双减”政策下的体教融合 , 并进一步完善课外体育培训监管 。
在这份适用范围为7-18岁儿童青少年 , 共计七章28条的《规范》全文中 , 体育总局从课外体育培训场地设施要求、课程要求、从业人员要求、内部管理要求、安全要求等多维度出发 , 要求各省市体育局加强对体育课外培训的监管工作 , 加快建立和完善制度标准规范 , 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

体育|体育总局:从今起,拿到这六类证件方可从事体育培训
文章图片

国家体育总局官网截图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落地以来 , 体育总局办公厅曾于今年10月9日印发 "双减"后首个体育培训市场监管文件《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 。 (延展阅读: 体育总局重拳整治课外体育培训乱象 , 释放哪些信号? )此番《规范》出台 , 也进一步体现出体育总局整治诸如开班资质不全、教练资格证五花八门、教学缺乏专业场地等体育培训机构中丛生乱象的决心 。
教练资格证书需六选一 , 每班次学员原则上不超过35人
作为课外体育培训的主体之一 , 执教人员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将直接决定培训实施整体效果的好坏 。 而此前不论从五花八门的上岗资质还是千差万别的薪资待遇来看 , 教练群体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和落差 。(延展阅读:无照体育培训机构年底清零!多省市加紧开展体育培训资质专项整治 )
此番出台的《规范》则明确指出 , 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1.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3.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4.体育教师资格证书;5.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 。

体育|体育总局:从今起,拿到这六类证件方可从事体育培训
文章图片

执教人员须具有六种证书之一
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可聘请持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开展体育志愿服务 。 开展高危体育项目的课外体育培训 , 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 。 聘用外籍执教人员的 , 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做好外籍执教人员持有资质证书的认证工作 。 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保证上述各类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 。 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在职执教人员内部培训 , 培训时长年度累计不少于90个学时(45分钟计1学时) 。
而在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对拟录用的从业人员进行背景审查过程中 , 凡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人员均不得被录用 。
对于执教人员的课程教案 , 其本身应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 , 且具备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内容 , 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运动伤害 。
同时 , 按照体育项目特点和培训规模控制学员与执教人员的恰当配比 。 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 , 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 。

体育|体育总局:从今起,拿到这六类证件方可从事体育培训
文章图片

10名以上学员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