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探寻儿童成长“智趣共融”新模式

  • “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为‘一拃’,两臂向左右伸开的长度是‘一庹’,行走时两脚间的距离是‘一步’。今天的作业是,请同学们分别用尺子和身体尺测量钥匙的长、电视机的长、房间的长,从而进行比较……”近日,县实验小学以“人人参与,体验过程,感受快乐”为宗旨,开展“神奇的身体尺”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没有尺子在身边时,可以用身体尺代替尺子去测量、估算物体的长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县实验小学立足减负增效,遵循“趣、实、精、活”原则,探寻“智趣共融”新模式,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从作业内容、难度、呈现方式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多选择机会,创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作业形式,真正为学生学业减负。
    “趣”中求“新”,“新”中求“实”。在特色作业中,语文组对作业设计整体建构,注重情趣培养。读写绘画,锻炼表达能力;写好日记,学会连续观察。在体验探究中作业减“量”增“质”,智趣语文兼具创意,饱有温度,充满趣味,又满含思维深度。低年级设计了多样的趣味诵读,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良好的习惯;高年级重视“整本书阅读”,读完后学生制作一份读书小报,进一步体会书中描绘的动人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诗与画、诗与文融为一体,尽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领悟。“现在的作业注重启发引导,孩子们喜欢,我们家长放心,每天睡眠时间也能达到10小时。”三年级学生家长周文渊说。
    作业融入生活,在数学王国汲取智慧。趣味十足的数字钟面、心灵手巧的手工作品、生活化的数学手绘报……数学组老师们带领孩子们化身“观察员”,在动手实践中“减”轻学习压力,“增”加学习能力的培养。一、二年级的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所学的数学元素融入到图画中,创造出一份份新颖独特的创意“绘画”,真切感受到数学是那么有趣,数学就在身边。三、四年级的学生,走出教室,亲近生活,进行一场计量的互动,他们通过称一称、找一找、拎一拎、估一估、算一算、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体验到计量单位无处不在,感受到书本与生活结合的乐趣。五、六年级的学生,测量、绘制、估算花圃的面积、树叶的比,再通过课堂的合作探究、交流碰撞,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大自然的规律。
    量上精选,质上甄选,式上设趣。体育作业,重锻炼,健体魄,强素质。美术作业,丰富内容,增强美育熏陶。当英语与绘画、体育结合,单词不再是一个个单调的符号,而是有了情境,多了趣味。低年级,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唱英文儿歌,讲英语小故事;中年级学生通过创编对话、表演、说唱等形式巩固语言知识,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高年级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大胆表达自我。孩子们入其境,得其法,乐其中。
    “智趣作业既有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的功能,又通过学科渗透、活动融合、实践创新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孩子真切体会到做中学、玩中思的乐趣,有助于‘减负’与‘提质’的双赢。”县实验小学校长曹爱东表示,学校乘着“双减”政策东风,将以“作业”为抓手,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有温度的教育。(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玲玲 通讯员 季园园)
    中国传统文化|【保护和关爱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探寻儿童成长“智趣共融”新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