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重拾汉语之美|徐默凡:用新词语拓宽存在的家园】专业术语的泛化也是意义引申的重要类型 , “风向标”来自气象学 , “冲刺”来自体育学 , “聚焦”来自摄影学 , “战略战术”来自军事学……它们都已经成为日常词语中不可或缺的成员 。 现代用法中 , “四舍五入我就是有钱人了”“每天一句正能量”“你的反射弧太长了” , 这里有数学、物理学、生物学术语的隐喻用法 , 你能察觉吗?
四
今天的新词语 , 是否也有以上这些使用价值而值得被收录进当代汉语的宝库呢?平心而论 , 这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 , 而且随着网络的普及 , 新生的概念和词语都会迅速普及 , 大众的语言智慧也被不断激发 , 形成了新词语爆发的态势 , 其中当然不乏精彩的例子 。
从“郁闷”到“丧”的新情感 , 从“内卷”到“躺平”的新态度 , 从“黑科技”到“元宇宙”的新发展 , 从“巨婴”到“小镇做题家”的新人类……每一个社会的热点话题 , 新词新语从来不会缺席 。 再比如 , 一个字的“怼”“尬”“刚” , 言简义丰;两个字的 “水逆”“官宣”“破防” , 耐人寻味;三个字的“彩虹屁”“小确幸”“爷青回” , 好好理解之后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愉悦 。
即使是大家口诛笔伐的粉圈用语 , 至少也贡献了“颜值”“迷妹”“圈粉”等新概念 , 在追求“流量”带“节奏”的过程中 , 难免有人“人设”崩塌 , 我们也没有少“吃瓜”吧?
还有很多语录式的流行语 , 就像流星划破天际 , 虽然稍纵即逝 , 但耀眼异常 , 留下了清晰的历史回忆 。 “主要看气质”“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我太难了”“伤害性不大 , 侮辱性极强” , 你还记得这些反映了社会潜意识的语言碎片吗?
五
当然 , 广受诟病的新词语也不少 , 而且有些还很流行 , 比如大量的字母缩写 , 以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的谐音梗 。 它们的作用主要就是无聊的搞笑和廉价的猎奇 , 再加上求新逐异的跟风心理 , 很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 。 不过 , 这样的流行语也就是一股短暂的风潮 , 三五个月后就会被无情抛弃了 。 早在五四时期 , 就有人把“husband”翻译成“黑漆板凳” , 把“gentleman”翻译成“尖头鳗” , 这些谐音梗当年也是风靡一时 , 但你看今天还会有人使用吗?
所以 , 我们不必为当代汉语过分担心 , 所谓劣质语言的污染 , 只是一种流行语高曝光率带来的错觉 , 就好像今天随着传播媒介的发达 , 每天可以在新闻中看到天灾人祸 , 但事实上这些不幸事件并没有大幅增加 。 语言就像汹涌奔波的大河 , 自有其激浊扬清的净化机制 , 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 。
有史以来 , 人类一切的智慧结晶——渊博的知识和无边的想象、深奥的科技和玄幽的情感 , 都保存在哪里?书籍里?人心底?历史文化中?互联网上?……这些回答都不确切 , 智慧的真正根源是语言 。 词语储存了意义的最小单元 , 语法规定了认知的基本框架 , 只要人类开始思考 , 开始言说 , 就必须借助语言 。
在这个意义上 , 新词语就是智慧的滥觞 , 文明的渊薮 。 让我们放弃那些人云亦云的口水话 , 珍视那些拓宽了我们存在之道的新词语 。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语言之家的看家人吧 。
(徐默凡 ,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 语言学家 。 )
推荐阅读
- 系列讲座|聆听故事 感受文化——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汉语桥”云端文化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 历史长河|聆听故事 感受文化——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汉语桥”云端文化系列讲座顺利举行
- 华师大|英文学习与汉语学习有很大不同,英文看似复杂,它的本质也有规律
- 违规|广东将打击违规学科类培训,网络平台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 人文|重庆市巴蜀中学校“汉语桥”文化体验交流活动启动
- 翻译|北航一名留学生要求老师用英文发通知,不要用中文,自称汉语差
- 汉语|汉语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有哪些?备好这些可轻松报考
- 汉语|班主任的提醒:老师喜欢的孩子有这几个特征,跟成绩好坏关系不大
- 高考|“汉语热”席卷全球,成为俄罗斯高考必考科目?70国纳入教育体系
- 汉语|外国人用“梗图”吐槽中文难学,看后笑出鹅叫,真是风水轮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