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翰林|水滴荷花触发灵感 成都温江学子连续三年摘得“丘成桐奖”

苹果砸中牛顿,后者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水滴荷花帮助成都温江学子捧回丘成桐中学科学奖。近日,第十四届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在清华大学揭晓。全球61个中学生团队分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经济金融建模奖6个学科的金、银、铜奖和优胜奖。成都市温江中学高二学生彭翰林凭借《黏性液滴撞击水平移动表面的动力学行为研究》摘得今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物理)铜奖。这也是温江学子连续第三年捧回这一世界级大奖,上演“帽子戏法”。

彭翰林|水滴荷花触发灵感 成都温江学子连续三年摘得“丘成桐奖”
文章插图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项被誉为“华人青少年的诺贝尔奖”,是由著名数学大师丘成桐于2008年为全球华人中学生设立,是目前公认的能体现国内中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最高奖,在全球范围内有极高的学术影响力与含金量。从2019年开始,从卿慧、苏展到彭翰林,三年三位温江学子收获这项殊荣,让温江教育的招牌熠熠生辉。

彭翰林|水滴荷花触发灵感 成都温江学子连续三年摘得“丘成桐奖”
文章插图

温江中学2021级科创班主教练干伟透露,今年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竞争尤为激烈,全球500多所中学的1500多个项目参与角逐。彭翰林过五关斩六将杀入决赛并摘得铜奖,有何过人之处?
“这项研究简单地说,研究的是水滴从不同高度落在不同速度的水平面平台上后反弹的形态变化。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比如茶水溅到桌面上、雨水打在挡风玻璃上……可能大家看到了常见的飞溅、铺展等场景,但通过翰林的实验发现其实它还有多种形态,比如像面团回缩、像水球弹起、分散成不同水滴等等。”干伟介绍说。

彭翰林|水滴荷花触发灵感 成都温江学子连续三年摘得“丘成桐奖”
文章插图

据悉,过去曾有利用黏性较高的硅油开展类似实验,但彭翰林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道路,选择不易出成果的水滴进行实验,其含金量也得到北大、浙大、复旦、特拉华大学等高校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捧回铜奖。
彭翰林告诉采访人员,对该课题产生兴趣源于生活中的偶然邂逅,“有一次我把水滴溅到荷叶上,来回滚动,非常可爱。这是什么原理呢?我想研究下。”去年8月开始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开始设计方案、调节装置,收集分析数据形成论文,今年4月报名参加今年的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经过两次初筛和复赛,最后进入清华大学现场答辩并脱颖而出。

彭翰林|水滴荷花触发灵感 成都温江学子连续三年摘得“丘成桐奖”
文章插图

自2019年开始,今年已是连续第三年有捷报从清华大学传回温江。2019年,卿慧获得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物理)金奖以及跨学科的最高奖项——科学金奖,为此,丘成桐专门为她向哈佛大学写了推荐信;2020年,苏展代表温江学子问鼎铜奖;今年,铜奖再度花落温江,记在彭翰林名下。成都市温江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奋力建设温暖如家共担共享的心安之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让每个孩子感受知识之美,尽享成长之乐。彭翰林正是“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佼佼者。
温江中学竞赛与考试中心主任倪钟杰透露,2017年9月温江中学正式启动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项目。2018年5月成都市教育局授予温江中学为成都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基地学校,学校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班,高效利用时间,以“见缝插针”的形式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培养。目前,300多名优秀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开展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创实验。彭翰林自初三开始即入选该班,受到老师悉心栽培,最终一鸣惊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