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为什么“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很多父母见不得孩子哭 , 不巧的是 , 哭却是孩子最喜欢最习惯的表达方式 。
有些父母 , 看见孩子哭就愤怒 , 于是大声吼叫斥责 , 粗暴地制止孩子的眼泪 。
久而久之 , 孩子学会了压抑、隐忍 , 再也不在父母面前表露情绪 。

母亲|为什么“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
文章图片

01
一则案例
三岁多的童童(化名)想搭一个像自己一样高的塔 , 然而 , 搭着搭着积木总是倒塌 。
终于童童有些生气地大哭:“我搭不了那么高”!
妈妈看到童童因为搭不高而哭泣 , 心疼极了 , 赶紧过来安抚童童:“宝宝 , 不哭 , 这些积木不好 , 妈妈给你买些可以搭的很高的积木 , 要不 , 妈妈帮你搭怎么样?”
童童反而更生气了:“不要 , 我不要” 。
妈妈:“宝宝不哭了 , 我们吃点好吃的怎么样?”
童童:“不吃 , 我就要搭很高很高的塔”
【母亲|为什么“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妈妈:“那你去看动画片吧?你不是最爱看动画片吗?”
童童听到看动画片 , 停止了哭泣 , 露出了笑脸 。 放松的亲禁不住抱着童童亲了一下 。
看到孩子的笑脸 , 妈妈不再纠结难受 , 舒了一口气 , 心情也阳光起来 。
此情境中母亲的反应很常见 。
乍一看 , 甚至可能会感动于母亲对孩子的爱 , 因为母亲用自己的力量想方设法把孩子带离痛苦 , 重获笑颜 。
是的 , 看到孩子明媚阳光的脸庞难道不是母亲最大的欣慰吗?
然而 , 细致地体验这个化哭泣为笑颜的过程 , 其中最多的却是母亲的焦虑 , 而并非温柔的容纳 。
真实往往很残酷 , 觉察和面对并不容易 , 这也是父母自我成长的困难所在 。
02
止哭 , 情绪真的就结束了吗?
客观来说 , 哭和笑都只是正常的情绪流露、合理存在的生理反应 。
孩子每一次哭 , 背后肯定是有原因和需求的 , 比如身体不舒服了、摔疼了、玩具被抢走了、和小伙伴闹矛盾了......
大人可能不知道原因 , 但不应该从自己的角度去评判 , 认为没必要 , 直接忽视或否定孩子的情绪 。
当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接纳 , 通常会以一种很自然健康的方式云淡风轻的过去 , 他会从中学会正确认识、处理情绪 。
但如果是被强行打断、压抑 , 反而会久久的停留在孩子心中 , 产生很难抹去的痕迹 。
不被允许哭的孩子 , 是紧张和恐惧的 , 长此以往的情感压抑 , 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 。
长期积攒下来的情绪 , 总有一天会以更意想不到的方式爆发出来 。
然而 , 当孩子因为悲伤、沮丧、生气等哭泣时 , 爱孩子的母亲真的允许孩子哭泣吗?
在早期的成长中 , 哭能在爸妈和孩子间引发依恋情绪 。
孩子在父母面前哭 , 本质上也是因为信任父母 , 把父母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 。
能够互相展示脆弱 , 这样的关系更真实、也更牢固 。
孩子哭的时候 , 是最需要父母爱和帮助的时候 , 也是父母发现问题、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宝贵机会 。
若父母能在这个时候 , 用耐心和爱妥善的和孩子一起接纳情绪、处理问题 , 会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连接 , 孩子更加信任、依赖父母 , 内心充满安全感 。
这是一种很亲密的依恋 , 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心理成长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
03
拒绝面对孩子的沮丧
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婴儿期获得的全能感(即感觉自己无所不能的幻想)是健康的、适应的 , 然而 , 随着幼儿认知能力的提高 , 活动范围的扩大 , 正常的现实生活一定会提供幼儿逐渐打破全能感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