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陈经:学子回归考研,引导需要跟上

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达457万 , 创历史新高 。 而2017届考研人数是201万 , 五年间增加了127% , 录取率则从2017年的1/3降至1/5 。

毕业生|陈经:学子回归考研,引导需要跟上
文章图片

考研人数之所以出现飞速增长的现象 , 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上升 。 2016年高校本科毕业生为765万 , 到2021年增至909万 , 毕业生总量的增加会带动考研人数上涨 。 另一方面 , 从上涨比例来看 , 主要还是因为大学生考研意愿大幅增加 , 对应部分毕业生就业意愿的下降 。 与往年相比 , 有的学生预期就业情况与理想目标有距离 , 因此早早选择考研 , 而非主动追求学术深造 。
近十几年来 , 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总体平稳 , 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不断进入社会 , 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占据职位 。 经过多年累积 , 不少岗位已不再稀缺大学生 。 一些待遇较好的岗位因为竞争激烈 , 即使工作性质并无特别要求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学校层次、学历水平要求也会水涨船高 。 一些本科生就足以胜任的职位 , 要求逐渐提升至硕士研究生 。 这一现实又对本科生的观念产生影响 , 认为有必要提早准备考研 。
实际上 ,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在校学习时间也并非绝对越长越好 , 而是与工作性质密切相关 。 对大多数从事实践类工作岗位的毕业生来说 , 接受完本科教育 , 就应转入公司和单位实践 , 而非更多的课程学习 。 非主动追求学术深造、单纯为了拖延就业的考研 , 会造成社会劳动时间的损失 。 有人说 , 现在的大学生就相当于以前的高中生 , 研究生才是以前的大学生 。 这种说法也反映了一定的现实 , 这等于人为拉长了在校学习时间 , 而非社会生产的需要 。
另一方面 , 我们会观察到就业市场的倒挂现象 。 一些大学生眼里只盯着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白领”职业 , 而新职位的数量虽然在增加 , 由于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速更快 , 找工作时会出现所谓的“大学生过剩现象”;但另一方面 , 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用工缺口也不时出现 , 一些蓝领工种的收入增速和绝对数量甚至超过了“白领” 。 这种倒挂 , 既不利于大学教育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 也不利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 。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与新科技革命趋势下 , 中国需要足够数量的研究型人才 , 从基础研究开始发力 。 高校、研究所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紧密起来 , 建设好各级研发平台 。 同时 , 基础研究需要的人才素质 , 并不能简单与学历画等号 , 与相关学科的论文发表数量画等号 。 解决高科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 需要以工业实践带动基础科学研究 , 配备足够的研究型人才 , 其中既有教授、博士生 , 也需要硕士生和本科生来完成各种类型的任务 。 更多人才回归研究领域当然是好事 , 但也需配置得当 , 并且保持与科研实践的联系 。
同时我们看到 , 在一些“卡脖子”领域 , 比如芯片行业 , 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看 , 预计到2022年前后 , 相关人才需求将达到74.45万人 , 而人才缺口已达到24万人 。 为弥补国内芯片人才的不足 , 2020年8月 , 国务院发布8号文件 , 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一级学科设置工作 , 努力培养复合型、实用型的高水平人才 。 这一人才培养要求对其他一些学科也有借鉴意义 , 一方面可关注一些新兴学科 , 引导优秀学生转向工业界急需的领域 。 如多所顶尖大学纷纷成立“芯片学院” , 就是很好的方向 。 这需要高校与业界加强联系、观察动向 , 也需要有教学条件 , 不宜一哄而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