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调查|课外体育培训新规执行得如何?北京多家机构问题仍不少

寒假临近,日渐重视体育教育的家长们开始给孩子选择培训班了。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也于12月21日印发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提出了执教人员持证上岗、收费不能超3个月、人均培训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等明确要求。《规范》印发之日起开始执行,有效期三年。
采访人员近日连续走访了多家体育培训机构后发现,很多机构都不能不打折扣地执行这些要求,不少机构都存在着不规范的问题。
机构不要求,教练员信息公示不完整
规范要求: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第十二条规定,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应持有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等至少一种证书。
《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第13条规定,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公示执教人员的姓名、照片、资质证书编号等信息。
现场情况:
南三环附近一家商场内,一处少儿轮滑培训机构即在入口处的显著位置摆放了多名教练所持证书。应采访人员要求,工作人员将证书拿下来进一步展示。这些证书均为浅蓝色,有中英双语内容。统一名称为“中国轮滑等级教练员”,下面是持证人的名字、照片以及教练员等级,发证机构是“中国轮滑协会”。据官方资料,该协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全国体育社会团体。因此教练们的证书应为六类证书中的第三类,“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

新规|调查|课外体育培训新规执行得如何?北京多家机构问题仍不少
文章插图
见采访人员对证书感兴趣,对方表示很少见。“报课的时候家长其实并不关注这些,还是要看教练教学是否认真,孩子是否喜欢。”他还坦言,考取证书并不算难,也没有很高的门槛。“参加3至4天的培训,一般都能通过,所以我们都会去考一下,持证上岗。”

新规|调查|课外体育培训新规执行得如何?北京多家机构问题仍不少
文章插图
在更多的体育培训机构,虽然会有教练员能力介绍,但是“教练证书”“成绩证书”却很少被公开展示。
在海淀一家大型商超地下二层,聚集着乒乓球、篮球、散打等多家体育培训机构。在这些机构的前台附近,都有一个类似照片墙的展示空间,上面贴着教练们的照片、运动成绩以及执教经历,但都没有将这些成绩的证书公示除了。在乒乓球馆,这里集合了多个曾经在各类比赛进入八强的教练,但没有一个教练的介绍中有获得以上六类证书的经历。在采访人员质疑这几个教练员是不是没有执教资格时,前台顾问一再强调他们挑选教练员的时候注重他们的执教经历和能力,并不考察是否持有各种证书,“必须是自己打出过成绩的退役运动员,才会帮你纠正动作、调整技术。那些证有啥用?交点钱就能拿。你要是光看证,可得被坑了。”
在另外一家篮球馆,对教练们的介绍中,都有篮球二级裁判员、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前台顾问也认为教练团队是他们最大的优势,“我们找的教练,都是真正专业级的,不像有的俱乐部,都是花点小钱找学篮球的大学生来糊弄事儿,成本都用在做宣传上了。”不过这些资格证书在场馆内并没有公示,采访人员咨询时,前台顾问表示,很少有家长会要求现场查看,所以机构也没有考虑过需要公示教练员的证书。不过他们在聘请教练时都曾经对教练提供的个人资料进行过核验,“证书真伪我们都查过的,你放心,我们肯定比你们普通人知道的要多一些。资格老、能力强的教练,工资不一样的,我们肯定有审查。”
傍晚六点,在南三环附近的一家跆拳道馆里,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介绍,店内教练有的是体校跆拳道专业出身,有的是从省队退役的运动员,但采访人员没有在店内看到教练们的个人介绍或相关证书。工作人员解释,教练毕业、退役后,是否去专门考取一些证书,自己并不清楚。“但我们招聘时都会对教练进行筛选,不是说随便来一个人就能教的,教练员的能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