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准备得当 , 义学院终于开了 。 听着教室里的琅琅读书声 , 武七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少时代 , 贪婪地听着别人读书 , 而今自己终于得偿所愿 。
虽然经历了38年 , 但一切都不算晚 。
此后的每一年开学之前 , 武七都要宴请各位老师 , 再拜访学生 。
他宴请老师时 , 都请当地有名望的乡绅作陪 , 而身为义学创办人的他 , 尽管此时身份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却仍然会躲在门外 , 等客人都走了才收拾残羹填饱肚子 。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上桌呢 , 他总是笑着说:“我只是一个乞丐 , 没读过书 , 不敢和老师们一同吃饭 。 ”
1890年 , 武七又与寺院合作 , 在馆陶县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 。
1896年 , 武七求得临清官绅资助 , 在临清县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 。
随着三所义学的建成 , 武七乞讨集资兴办义学的善举开始在百姓间广为流传 , 很快便传到了山东巡抚张曜的耳朵里 , 此人对武七的义举极其欣赏 。
他下令免除义学院的钱粮和徭役 , 还捐赠白银200两 , 用于义学院的日常经费 , 并赐名武训 。
同年 , 张曜把武训的事迹上奏了朝廷 , 轰动朝野 。
为了表彰他的勤苦和善举 , 清朝政府特地颁发“乐善好施”牌匾 , 并赏他穿“黄马褂” , 这也是对他终其一生坚持办义学最大的肯定 。
所有的苦都自己咽下 , 把欢乐与希望留给了贫寒人家的孩子们 , 这是武训的梦 , 为了这个梦 , 他不娶妻、不置家 , 几乎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
也许是殚精竭虑 , 也许是功成名就 , 在第三所义学建成后没多久 , 武训便溘然长逝 。
直到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 , 诺大的校舍 , 他始终没有给自己留一间屋子 , 就睡在简陋的过道里 , 听着琅琅读书声 , 微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 。
1906年 , 武训去世十年后 , 清朝政府专门将其业绩宣付国史馆立传 , 并为其修墓、建祠、立碑 。
此后 , 全国更是出现多所以武训命名的学校 , 人们对武训先生的行动及精神推崇备至 , 各民主人士、教育界、政界、军界名人纷纷题词纪念或撰文称颂其业绩 。
捧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 武训用一生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
他从贫寒而来 , 为改变贫寒家庭的命运而立下大愿;没有超世之才 , 却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一生不为功名 , 埋头只做一件事 , 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 , 一朵云推动一朵云 , 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 。 ”
而武训的教育精神就在于 , 他没有教别人什么 , 却又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 这样的教育恐怕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
【武训|生前四处乞讨,生后却受万人敬仰,他把平凡的一生活成了传奇】——END——
作者|姬维珊
责编|剩草
排版|李一可
推荐阅读
- 高校|2020年,17岁高中生跳河自杀,生前所留遗书:是班主任逼死了我
- 培训机构|残疾大学生前脚被国企录用,后脚被放鸽子,还被羞辱!道理何在?
- 考试|有些学生前期复习准备很充分,可考场忽视这两点,也很容易失利
- 佐治亚|考研没有核酸报告,没考上试还四处抱怨?网友:真正看重就会尊重
- 获得理想|84岁大爷自学参加高考,估分630四处张扬,成绩出来后不敢相信!
- 崇左|千余名毕业生莫名被开多张农行卡,记者采访四处碰壁,还遭怼:没有义务告知!
- 大学生|211毕业生表示,大学生长期窝在寝室,这些坏处或将影响学生前途
- 备考|考研宛如整容?女生前后对比照流出,网友表示看不出是同一人
- 大学生|同班的毕业生前途大不相同,辅导员道破玄机,差距早在入校时拉开
- 教师|“隐形啃老”悄然蔓延,父母却认为学生优秀,实际耽误了学生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