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名的由来150个字中华之名源自于中国古代华夏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一带,居四方之中、文化发达、历史悠久,因此称该地为中华,亦称中原、中国 。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均以此为国号 。而已不存在的中华共和国及中华帝国亦以此为名 。
虽然目前“中华”一词早已成为对中国文化、地理、民族、饮食等方面的泛称,但直到近代中国才开始出现该词汇的现代意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才正式将“中华”纳入国名 。
《辞海》:我国古时多就黄河流域建都,因此称其曰中华 。中者,居四方之中也;华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装华美者也 。其后,疆域日广,凡其所属,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后来,中华逐渐成为我国的称号 。
《现代汉语词典》: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 。后来,中华民族经过不断扩大,“中华”也就借指“中国”了
文章插图
中国的由来和习俗一、春节
1、来历
相传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 。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国君,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历法创建完毕后,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
2、习俗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
祭祀神(祖)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隆重盛大的报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年味浓郁 。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 。
二、清明节
1、来历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寒食节的禁火、冷食习俗 。传说寒食节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
2、习俗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节本属“祭祖节”,在后世发展演变中才被冠以“鬼节”之名,古时人们祭祖是为了表达孝道、感恩追始,并不将祭祀自己祖先的节日以鬼节称之 。
三、端午节
1、来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
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 。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
2、习俗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
仲夏端午是龙升天的节日,以扒龙舟形式祭龙是端午节的重要礼俗主题,此俗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盛行 。
四、七夕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
推荐阅读
- 马陆的历史 中国常见马陆
- 易阳风水:住宅风水常识与禁忌
- 0的由来简介 0的由来
- 中国邮政包裹快递能上门取件吗? 中国邮政包裹快递能上门取件吗
- 中国邮政包裹快递电话 中国邮政包裹快递能上门取件吗?
- 西柏坡在哪个省哪个县中国三大革命是什么 西柏坡在哪个省哪个县
- 中国史上被称为画圣的是谁 被称为画圣的是谁
- 星座本命盘
- Cob灯具绝缘设计 cob灯具
- 中国最大的宾利4s店在哪里 宾利有4s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