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三峡博物馆镇店之宝( 二 )


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有表征意义的楼观建筑,常左右成对 。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 , 自下而上由台基、阙身、楼部和顶盖四大部分构成,具有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 。阙身及楼部雕刻有青龙、白虎、凤鸟等纹饰 , 风格简洁平实 。
宴饮乐舞车马出行画像石
年代:东汉
质地:石刻
1954年成都羊子山东汉墓出土,共计8件,每件长为98~230厘米不等,总长约11米,宽为45厘米 。
画像石均采用平面浅浮雕技法雕刻而成,其内容由两组画面组成:前半部分描写了作为高官的墓主人生前出行时宏大场面,其前有导骑、导车开路 , 中有骑吹乐手和护驾拥簇,主人高车驷马一路飞驰;后半部分则描写其家居宴享、观看杂技百戏的奢糜生活情景 。
盐场画像砖
年代:东汉
质地:砖瓦
泥质灰陶,近方形,长46.5、宽39.8、高6.7厘米 。成都羊子山东汉墓出土 。
砖面图像反映的是汉代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场景 。左下角是盐井,井上搭有高架 , 架上装置滑轮,缆绳上挂着汲卤用的吊桶,高架分为两层,每层对立二人,合力提取盐水,居左者用力上提 , 居右者用力下拉 。高架旁有处卤的器具,并有一竹枧经过山溪将卤水引至右下灶上的五个釜内 。灶是长形的,一人于灶口拨火煮盐 。其上方为重叠起伏的山峦,各种动物穿行其间 , 中间二人好像在运输盐包,右上二人正在张弓射猎 。
该画像砖生动地展现了汉代巴蜀地区制作井盐的劳动场景,为研究汉代巴蜀地区井盐生产乃至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牵马俑
年代:东汉
质地:青铜
类别:雕塑、造像
铜马高98、宽90厘米,铜俑高78.5、宽33厘米 。开县出土 , 原收藏于开县文物管理所,2005年调拨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铜俑由头、身和四肢分4小件组合而成 , 戴帽着履,身穿右衽宽袖长袍,腰间束带,左手侧上作牵马状,右手残缺 。铜马由头、躯干、尾和四肢分7小件组合而成,张口露齿,巨目微凸,竖耳直立,作站立昂首嘶鸣状,其腰圆体壮 , 四肢矫?。?造型雄健威武 。
铜马和铜俑保存基本完整,铜马形体高大、造型雄健威武,是重庆乃至巴蜀地区汉代同类器中的精品 。
“松石间意”琴
年代:北宋
类别:乐器、法器
通长122.5、宽19.2厘米 。1964年市人民法院移交 。
仲尼式,通体黑漆 , 面桐底梓,发小蛇腹断间流水断,鹿角霜灰胎,金徽、玉轸、玉雁足 。腹面有“绍圣二年东坡居士”题字,旁有“坡仙琴馆”长方形朱?。碛刑埔⑸蛑堋⑽幕彰鳌⒆T拭鞯榷辔还糯颂庾只蚴?。
该琴系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古琴文化推广的重点藏品,琴身上有苏东坡、唐寅、文徵明等十多位宋、明、清书画名家的题字或诗 , 是目前所见题识人数最多的一件古琴 。
金带具
年代:南宋
质地:金
总长约108厘米 , 最大宽约7厘米 。1986年南川县人民医院基建工地南宋石室墓出土,原收藏于南川文物管理所,2005年调拨至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
金带具一组16件,计有带扣2件、扣箍1件,方銙11件,椭圆形銙1件,挞尾1件 。该带具采用了锤揲、掐丝、焊接等古代金银器的常用工艺制成,精致大方 。纹饰主要有折枝花卉、回文以及荔枝纹,其尤以荔枝纹最为精美 。带具是古代附于腰带上的装饰品,有玉、金、银、铜等多种质地 , 宋代尤为重视金带 。
根据墓中出土墓志记载可知,该石室墓主人为张俣(1088~1155年),字子硕,潞州潞城(今山西潞城)人 。张俣前半生从军 , 历经对西夏、辽、金以及农民起义军的无数次征战,多次立功,累官至武功大夫 。后半生长期担任地方州、军的长官,曾任南平军知军、永康军知军等职,政绩也颇为突出,为乡民所称道 。
该带具制作工艺精良、纹饰精美,且保存完整 , 有学者称全国同类完整的金带具仅有3件 。所出墓葬的墓主人为两宋之际的武将,其墓志为研究宋辽、宋金战争以及南平军(治所在今南川)的建置提供了重要史料 。
杂景院画册
年代:南宋
质地:绢本
类别:书法、绘画
绢本设色,纵13.8厘米,横22.3厘米 。1950年王缵绪捐赠 。
杂景院画册是南宋时期马麟、林椿等7位宫廷画家的作品,共计8开 , 内容分别为《丁香黄蜂图》、《琼花真珠鸡图》、《丛花蛱蝶图》、《鹌鹑图》、《清风摇玉佩图》、《绿茵牧马图》、《葵花狮猫图》以及《荷塘清暑图》 。其中3开钤有“御府图书”印表明该册曾为南宋宫廷收藏 。该册著录于清代方濬颐 《梦园书画录》卷二,名称为“宋院画小品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