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三峡博物馆镇店之宝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三峡博物馆镇店之宝

文章插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巫山人”左侧下颌骨化石
年代:早更新世
质地:石
巫山龙骨坡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古人类遗址,于1984年发现 , 1998年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遗址先后经历了1985—1988年 、1997—1998年、2003—2004 年等多次发掘,出土文物上千件,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巫山人”(Homoerectus)一段左侧下颌骨化石 。与“巫山人”化石同一层位出土的还有步氏巨猿(Gigatopithecusblacki)牙齿和120种脊椎动物化石 。龙骨坡遗址的石制品数量超过百件 。遗址堆积地层时代属早更新世早期,含人化石层位的年代,经古地磁和铀系等多种方法测定,为距今200万年 。
龙骨坡遗址是迄今中国乃至东亚早更新世早期的相同时序中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地点,为探索东亚人属(Homo)兴起的年代不是几十万年而是200万年提供了佐证 。
三羊尊
年代:商
质地:青铜
1980年出土于重庆市巫山县大昌镇大宁河畔的李家滩,通高42.8厘米,原由巫山县文管所收藏,2005年6月调集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目前陈列在“远古巴渝”展厅 。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三峡博物馆镇店之宝

文章插图
图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获授权)
该器造型呈喇叭口、束颈、折肩、弧腹、高圈足 。器身以云雷纹为地 , 上饰夔纹和饕餮纹;造型与纹饰总体呈中原文化商末时期的特征,而模糊的地纹,粗犷的铸造风格,又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因此,三羊尊应该是巴人在商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一件自制重器,是迄今所见巴人故地最早的一件大型青铜容器 。该器对于研究古代巴人的矿冶技术、文化进程以及商文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鸟形尊
年代:战国
质地:青铜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镇馆之宝介绍 三峡博物馆镇店之宝

文章插图
图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已获授权)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 。通体长28CM、宽16.8CM、高29CM 。整体呈鸟形 , 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 。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 。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 。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 。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 。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审美情趣,工艺水平和铸造技术难得的艺术精品 。
该文物目前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远古巴渝”展厅 。
偏将军印章
年代:西汉
质地:金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 。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 。含金96% 。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 , 是一方汉代官印 。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也有大将军拜授的 。偏将军印沿袭了两汉官印制度,即官高者用龟纽,中下级官吏用鼻纽的制度 。金制官印流行于汉晋时期 , 目前全国共发现26枚,两汉金印仅存15枚,为希罕之物,至为珍贵 。
目前该件文物陈列在“壮丽三峡”展厅 。
景云碑
年代:东汉
质地:石
出土于三峡库区云阳县旧县坪遗址 , 东汉朐忍令雍陟于熹平二年(公元173年)为纪念70年前的朐忍令景云而立 。碑文记述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国迁入汉中、广汉等地,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 , 反映了三峡地区的政治、地理、移民等史实,是目前三峡地区唯一出土的汉碑,具有极大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
碑为浅灰色细砂岩 , 造型古朴 。碑额正中雕刻妇人倚门像,左右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 , 碑侧浮雕青龙、白虎 。碑面打磨光滑,中间为隶书碑文,共13行367字,书法美,雕刻精 , 保存好,是汉碑中的精品,极具艺术价值 。
该碑由于南北朝时期即已入土 , 近年发掘获得,品相极佳,在存世的汉碑中十分罕见 。
该碑目前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壮丽三峡”展厅 。
乌杨石阙
年代:东汉
质地:石刻
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 。2001-2002年忠县乌杨镇将军村发掘出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