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篆刻艺术的理解


对篆刻艺术的理解

文章插图
面对一幅篆刻作品,有些人可能无法解读(无法从中获取信息),这就是所谓的审美“失语”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着手解读它呢?既然是审美,那么除了一些主观因素之外,必然有一些客观标准 。我根据自己平时的经验,试着借用平时评论菜品常用的“色、香、味、意、养、形”六个方面来谈谈如何篆刻经典阅读,或许对一些篆刻新手朋友有所启发 。
【对篆刻艺术的理解】
一、“颜色” 。
主要指视觉效果和印象 。当我们面对一个篆刻作品时,首先要看大局 。在解读一部作品的时候,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法治要看红利分配视觉上是否均衡,是否醒目,是否安全顺畅,是否热闹 。字法要看配套的篆书文字是否统一和谐,是否移动变形得当,是否夸张,是否互相照应 。刀法要看手法运用是否得当,是否自然,刀与笔是否和谐,笔的意思传达是否到位,病情轻重是否富有节奏感 。总之,首先要在大的视觉效果中把握一个基本的位置 。
二 。“香” 。
指“香气”,原意指菜肴的嗅觉效果 。在篆刻方面,我们可以理解为篆刻作品的“气”或“气” 。我们要看作品有没有金石学精神,有没有书卷气,有没有山林,有没有乡村,有没有江湖,有没有寺庙,有没有傲慢,有没有陌生,甚至有没有戾气,有没有粗鄙,有没有手艺,有没有习惯 。或浓或淡,或清或浊,或远或近,或俗或雅 。篆刻作品的气息是作品气质和品位的体现,往往是评判一幅篆刻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
三 。“味道” 。
是味道,落在篆刻作品上,就是作品的风格取向,是醇厚还是辛辣,是清雅平和还是生动,是别出心裁还是空从容,是难以下咽还是五味杂陈,是似嚼蜡还是回味无穷,是清淡还是呛人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但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把握好调味温度,就能做出一顿好饭 。我们在解读作品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的口味偏好,但也要尽力根据口味来判断口味,什么都尝试,成为一个美食家 。
四 。“意义” 。
意为意、韵、意境、意向、创意 。“意”是判断一件作品是否具有生命力、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无论写意还是工整,缺乏意趣感的篆刻作品都是不成功的创作 。你的意图是自然的,避免矫揉造作或过于明显的意图 。
五、“养” 。
指的是营养 。就篆刻作品而言,是指作品的根与基,这要看作品是否活跃,是否充分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根部是否鲜艳发红,软骨是否缺钙缺铁,脂肪过多是否导致肥胖,营养不良是否萎靡不振,内分泌失调是否导致脸上起豆豆,气滞虚火是否导致浮躁,是否导致早熟生长,是否窒息,营养是否失调 。
六 。“形” 。
指的是形状、形态、风格,以及一些看得见的外在特征 。篆刻的三要素,即构图、人物、刀法,都会通过一定的“形”表现出来 。我们要看作品所采用的造型和形式是否恰当(比如随机造型和加分栏是否运用得当),阴刻和阳刻是否运用得当,篆书版面与篆书是否匹配合理,篆刻的规则和方法是否协调到位,边栏与篆书是否和谐等等 。
以上六个方面的发挥直接影响作品的效果 。此外,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它们之间也有一些共同之处,如文学、绘画中篆刻的意境,书法中篆刻的笔感、墨趣,音乐、舞蹈的旋律、节奏,建筑雕塑的空结构等 。,这些都为我们解读篆刻作品时提供了更广阔的联想/[/k0] 。
总之,解读篆刻作品的过程是复杂而有趣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口译是“二次创作” 。当我们掌握了一套解读路径,能够由表及里的分析理解一幅篆刻作品,那么解读的过程就成了我们不断提升水平的好方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