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们的心中必有一处禁地,一般不会对人开放,而一旦开放了,就一定毫无保留,不能掺一点杂质 。
与此同时,一旦受到了背叛,那么就会变得异常敏感,做出决绝的事 。山涛作为嵇康的好朋友,做出让嵇康代官的举动,一下就让嵇康失去了理智 。
嵇康失望的是他不了解自己,所以那封绝交书的开头就是:“知足下故不知之也” 。
对于钟会,嵇康只是奚落一下就可以,但对于放在心上好朋友,嵇康只有通过绝交来捍卫自己的立场了 。看似绝情,实为至情,套用时下的话就是:多情从来最无情,情到浓时情转薄 。
那句“非汤武而薄周孔”就是出自这封绝交书里,这也是钟会罗织给嵇康的一条罪名 。不过嵇康虽然专门写信与山涛绝交,但他临死的时候,却对儿子说道:“山公尚在,汝不孤矣”,这是把儿子托付给了山涛 。
没有托付给哥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阮籍或向秀或七贤中其他好友,而是托付给绝交的山涛,这是值得品位的 。
一方面可以看出嵇康与山涛的决裂是信念之争,而不是义气之争,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嵇康并非不懂人情世故,他把儿子托付给山涛,也是挽回了山涛因好心而被自己绝交的脸面——他在心里面还是当山涛是朋友的 。
把儿子托付给山涛后,嵇康就心无挂念,安心的赴死了 。
嵇康的赴死,可能是中国历史中最让人能感受死亡之美的场面之一 。那一天,三千太学生赴刑场求情,希望能让嵇康当自己的老师来免除死刑,但不被允许 。嵇康在刑场等待行刑的时辰,见日头还早,便让人拿琴来,弹了一首绝唱《广陵散》 。
周围的人听到琴声痛哭流涕,但嵇康只是惋惜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
赴死,是极惨烈的,弹琴,是极雅致的,两个场面结合,就是一副绝无仅有的画面,给人前所未有的震撼 。
嵇康惋惜《广陵散》从此绝响,然而我却以为这是冥冥之中恰到好处的安排,只有《广陵散》的绝响,才有资格祭奠嵇康绝世的生命之花,让他的死亡在历史的天空中升华为一个时代的绝响 。
他的死也让魏晋这个在政治与武功都乏善可陈的时代,变得不像东晋那么平凡 。
文章插图
为什么能这样?这要从魏晋风度的意义说起 。
西川有一句诗:“历史只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它人说话汇合为沉默”,这句诗也可以写作“历史只记录一个人的少数特点,其它的面貌都变成了透明 。”
我们现在只能从史书上的有限资料来了解一个人,但这样子有一个弊端,就是很容易将人物脸谱化 。对于刘伶,我们很可能以为他只是一个天生的酒鬼,对于阮籍,则是比刘伶好一点的酒鬼,对于嵇康,则以为他是天生厌恶媚俗的交往,所以才会被俗人钟会所害 。
但这样子就过于简单了 。
因为资料缺乏,所以分析古代人物时,人们不自觉地喜欢从时代背景出发,用时代的大背景作铺垫来理解人物的各种行为,以此填满人物的形象 。
这是很正常,也很合理的,毕竟时代背景是很有用的资料,也让我们对理解当世的人物很有帮助 。
鲁迅先生就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通过时代背景,以及阮籍不让儿子加入名士行列,和嵇康对儿子对训戒中分析出,阮籍和嵇康虽然表明上反对名教,但实际上是维护名教 。
只不过他们维护的是真名教,与当世那些假名教格格不入,所以才采取这种放荡不羁的姿态来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 。
这个分析当然很合理,但我认为,除了时代背景外,也可以从他们自身的人格来理解 。
从人格上来看,魏晋风度之所以独具一格,是因为代表了中国文明的人格里,最有诗性的那一面气质 。
很多时候,诗人在现代社会的语言里已经成了一个贬义词,在许多人的眼里,诗人是一群眼高手低的家伙,眼里看着天上,却对地上的生活一无所知,因此显得迂腐和不切实际——偏偏这些家伙好像又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这就更气人 。
但实际上,诗人不是不爱生活,一般人所拥有的欲望,诗人当然也有,只是因为太爱了生活了,所以他们没办法把自己兴趣的只停留在物欲乐趣上,而是选择继续前行 。
诗人不满足于现实世界的许多贫乏,所以努力追寻心中的美好,“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这样的场景,或许现实中永远不会出现,但诗人通过对心里面美好的追逐,却可以用诗句把它们勾勒出来 。
推荐阅读
- 重庆龙门阵是什么意思 摆龙门阵什么意思
- 考研初试和复试是什么意思 研究生复试考什么
- 杠杆爆仓 爆仓是什么意思
- 实收资本怎么理解 实收资本是什么
- 撒哈拉沙漠是960万还是906万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什么沙漠
- 狮子座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 中国近代化的标准 近代化的标准是什么
- 上分最好的英雄是什么
- 狮子女减肥的动力是什么
- 杏仁粉是什么「杏仁粉是什么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