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00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影评7篇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山河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长津湖用热血创造的辉煌战绩 。那么看完长津湖之水门桥有哪些感悟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长津湖之水门桥》最新观后感影评,欢迎大家来阅读 。
《长津湖之水门桥》最新观后感影评1
长时间不间断的宣发推广,好评如潮的观后影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可谓吊足了我的胃口,让我迫不及待地提前一天预定好一张21:30分的电影票,只为致敬英雄 。
说实话以前我对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知之甚少,甚至于对抗美援朝战争的了解也更多地源于电影《上甘岭》、《奇袭白虎团》、《英雄儿女》等等 。对于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到底有没有宣发推广说的那么好、那么燃亦心存疑虑,但想到鬼才徐克能够把老电影《智取威虎山》拍的那么惊世骇俗,对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精彩我还是有信心 。
电影从“若有战,召必回”开始,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所属某七连连长伍千里和连指导员梅生为代表的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义无反顾地辞别爹娘、抛妻弃子,慷慨赴死的担当不由得让我肃然起敬 。随后解放军(志愿军)七连奉命万里赴戎机,奔赴朝鲜战场 。而连长伍千里的弟弟伍万里为了让二哥看得起他,偷偷地尾随哥哥到了部队,通过拦住师长的车请求参军而成为了七连的第667名战士,满员共157名战士的七连,经过艰苦卓绝的解放战争,算上已经伤亡的战士,伍万里已经是第667名战士了,当看到战士花名册上一个个画红色边框的战士姓名,战争的残酷跃然纸上 。
入朝之后,作为著名的穿插连,七连即奉命护送无线报话机去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七连在穿越敌机封锁区的轰炸、扫射后,又遭遇敌地面部队的攻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将无线报话机护送到大榆洞志愿军总指挥部 。然人未歇、鞍未卸,七连又奉命立即奔赴下一个战场,长津湖战场1100高地,由此长津湖战役正式打响 。
战争的艰苦难以用语言描述,志愿军不但要面对武器装备的巨大劣势,毫无还手之力的敌空中优势,还要面对零下40度低温的严峻考验,仅有的军粮土豆硬的像铁疙瘩崩牙,需要在怀里捂热后才能下咽 。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顽强阻击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整建制全歼王牌“北极熊”团,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伟大胜利 。当然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付出了巨大牺牲,而战后被誉为冰雕连的全连129名战士全部冻死,无一生还!
《长津湖之水门桥》最新观后感影评2

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这部电影,它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 。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主人公伍千里带着他的弟弟——新兵伍万里上战场前线与美军战斗的故事 。战场上的情景很惨烈,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 。
看完电影回到家,妈妈将一个土豆在热水中煮熟,把它放进了冰箱的下层冻了起来 。冻好后又把它给了我,让我尝尝,我咬了一口,根本就咬不动,像石头一样硬邦邦的 。我一脸疑问地问妈妈这是干什么,妈妈说:“你想想,志愿军战士们在冰天雪地中,只吃这种土豆,却没人喊苦,还打了胜仗 。你也要像他们一样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 。”说完妈妈又给我们讲解了长津湖这个真实故事: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 。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 。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 。
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听到这里,我想到了电影上那副画面,那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画面:一个美军侦察兵发现一队中国军人,赶忙去查看却发现是一尊尊蓄势待发的冰人 。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被冻上了一层霜,脸上结了厚厚的一层冰 。其中有一位军人趴在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眼紧闭着,另一只眼死死地盯着枪口,似乎只要一个不注意,子弹马上就会飞出去 。还有一位军人也趴在石头,手里拿着对讲机,一副随时奉命带军队冲出去的样子 。美军队长看到了,郑重地给这群冰人敬了一个军礼,他说:“面对这样的敌人,我们是打不赢的 。”这群冰人是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这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赢得了对手的尊重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都被揪了起来,零下几十度,那么冷的天,这是怎样的一种意志呀?拥有这种钢铁意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怎能不胜利呢?和他们相比,我真是渺小的不能再渺小了 。以后,无论怎样的困难,我都要克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