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论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朋党论》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作品 , 全文通篇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强大的批判力量 , 而排偶句式的穿插运用 , 又增加了文章议论的气势 , 很有特色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朋党论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朋党论》教案
教学目的
1、 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 , 能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
2、 学习本文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的论证方法 。
3、 结合时代背景 , 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 。
教学重点
对比、举例、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朋党的独到见解以及这一观点的历史意义 。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本文是欧阳修于庆历三年(1043)任谏官时写给仁宗皇帝的一封奏章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 , 范仲淹因向仁宗献《四论》而得罪仁宗 , 被贬为饶州知州 。欧阳修为此事不平 , 写信对诬陷范仲淹的高司谏予以斥责 , 当时的尹诛、余靖也上书仁宗劝阻 , 结果都为此而贬官 , 并被守旧势力诬蔑为“党人” 。由此 , “朋党之论起” 。庆历三年 , 宋仁宗欲进行改革 , 又重新重用范仲淹等人 , 命他任参知政事 , 命欧阳修为谏官 。范仲淹、杜衍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 , 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庆历新政” 。以夏竦、吕夷简为首的保守派被弹劾罢职后 , 不甘心其政治上的失败 , 广造舆论 , 竭力攻击、诽谤范仲淹等延用朋党 , 朝廷内“朋党之论”再起 , 其陷害忠贤的险恶用心 , 深为欧阳修所洞察 。欧阳修担心仁宗轻信谗言改变主张 , 也为驳斥保守派的攻击 , 辨朋党之诬 , 所以写了《朋党论》一文 , 希望仁宗明鉴 。
二、突破文字障碍 , 疏通课文
1、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讙兜huāndōu饕餮tāotiè皋陶gāoyáo颛顼zhuānxū
梼杌táowù社稷jì鲧gǔn讥诮qiào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 , 只;幸 , 希望 。
或利尽而交疏 , 则反相贼害贼害:残害 。
以之事国 , 则同心而共济济 , 本义是过河 , 这里指渡过难关 。
用君子之真朋 , 则天下治矣治 , 治理好 。

更相称美 , 更相推让 ,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更相:互相;凡 , 总共 。
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 , 而周用以兴用 , 因;以 , 而 。
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 , 莫如纣莫 , 没有谁;如 , 比得上 。
然周用此以兴者 , 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厌 , 满足 。
治乱兴亡之迹 , 为人君者可以鉴矣迹 , 史迹 , 行迹;鉴 , 借鉴 。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以之修身 , 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 , 则同心而共济 , 始终如一 。
译文:用它们来修养品德 , 则彼此目标相同又能够互相帮助;用它们来效力国家 , 则能够和衷共济 , 始终如一 。
(2)及舜自为天子 , 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 更相称美 , 更相推让 , 凡二十二人为一朋 , 而舜皆用之 , 天下亦大治 。
译文: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 , 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廷之上 , 彼此互相赞美 , 互相推举谦让 , 共二十二人为一朋党 , 舜全都任用他们 , 天下也治理得非常好 。
(3)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 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 , 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 。
译文:然而后代的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 , 反倒称赞舜是聪明的圣人 , 是因为他能辨识君子和小人 。
三、分析课文
1、第一段
分析:欧阳修以朋党“自古有之” , 出人意料地肯定“朋党”存在的客观性和理性依据 , 从而顺利地推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