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的由来,正月初一的由来?

正月初一的由来正月初一,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叫法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叫做“三朝”、“正旦”、“元日”、“岁旦”;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岁日”、“新正”、“新元”等;清代一直叫“元旦”或者“元日” 。古时的正月初一这节日称为“年节”,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

正月的由来,正月初一的由来?

文章插图
一月三十天的由来世界通用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一个月是历法中的一种时间单位,传统上都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一个月(太阴月)的长度大约是29.53日,即一轮“朔望月”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经会依据月相来计算日子 。迄今,朔望月仍是许多历法的基石 。一年分为12个月,农历一年也为12月,农历的闰年为13个月,多出的一个月称为闰月 。
正月的由来,正月初一的由来?

文章插图
春一节的由来【正月的由来,正月初一的由来?】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起源于我国上古神农时的“腊”,至今已有几千年了 。
我们常把春节称做“年” 。为什么叫“年”呢?历代有不同的说法 。据《尔雅·释天》记载:唐虞叫做“载”,是万象更新的意思 。夏代叫做“岁”,是表示新年一到,春天就来了 。商代叫做“祀”,统治者规定一年中,要搞春、夏、秋、冬四次大祀,当时人们将“冬祀”作春节过,“祀”是表示四时已尽,该编入史册的时候了 。直到周代才开始叫做“年” 。我们祖先都是庄稼人,以农业为主 。因此,年的概念初义也是来自农业 。古文上有:“谷熟也”的说法,,以谷熟为一年 。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过年最初的含义就是庆祝五谷丰收 。
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有一个传说:有一个叫年的小孩,力大无比非常勇猛,一个叫夕的怪物经常出来害老百姓,弄得四方不安宁,人人都恨透了它(吃人的怪物),年为了替老百姓除害与夕经过殊死的搏斗,用年手中的红绸打败了夕,在百姓的合力帮助下,夕被打死了,人们为了庆祝这个胜利,把腊月三十叫除夕,为了纪念年的功绩,把正月初一叫“年”,过年的风俗一直沿续到今天,不过烧竹竿变成了放鞭炮,放红绸变成了贴红对联 。
对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 。古时,有种凶兽,长着血盆大口;凶残无比,人们叫它“年”,每到正月初一晚上出来一次,吞食人畜 。因此,人们都要熄灯灭火,避难躲灾 。一次,“年”到了一家门口,恰巧这家人穿着红衣,点了一堆竹子取暖 。先是小孩不当心,把一个铜盆碰落在地下,“当”的一声,把年吓了一跳 。紧接着燃烧的竹子又“啪啪”地几声爆响,“年”因怕响、怕红、怕火而吓得掉头逃窜 。于是人们有了制服年的办法叫“过年” 。以“穿红衣、烧竹头、敲铜盆”来驱邪消灾,祈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谓之“过年” 。
“过年”从夏开始,亦称元旦,春秋时叫元日,汉代《三子钗铭》中谓之元正,北齐时称元春,唐太宗时称正日,……故对元旦的称谓历史上很多 。“元旦”一词最早见于《乐府诗集》中:“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元字的原意是第一和列始,旦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 。我国殷商时代不少青铜器上,就铸有“旦”的象形文字 。“旦”的上面是“日”,表示为一轮圆圆的太阳,“旦”的下面是“一”,表示地平线 。日与一合在一起,即太阳冒出地平线,冉冉东升,新年第一个太阳东升的时间,当然就是新年正月初一第一天了 。古人创造“元旦”一词,真是用心奇妙,妙到极处了 。
然而何日为元旦,由于古代历法不统一,不健全,历朝也不一样,夏朝从农历一月为正月,商朝从亥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戌月(十一月)为正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 。因秦始皇姓嬴名政,“正”与政同音,犯忌讳,故将“正”改为“征”音,才恢复夏历一月为正月,初一为“新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