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重拳出击,大数据时代如何捍卫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通信信息报社
(采访人员 吴晓芳)近日 , 多家互联网公司因涉嫌泄露用户个人隐私 , 接连接受网络安全审核 , 一时间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先是国家网信办一日之内发布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 , 随后又对“滴滴出行”重拳出击 。审查期间 , 上述企业停止新用户注册 , 其中一家企业APP还被要求下架整改 。
这些企业都掌握大量用户隐私数据 , 并且业务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有关 。在这个海量数据汇集的互联网时代 , 我们的个人信息都是透明化的 , 如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痛点 。
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科技的进步 , 特别是以5G、AI、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 , 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时代 , 在日常生活中 , 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得到广泛应用 , 这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但同时 , APP过度索权、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
据《2020年度数据泄漏态势分析报告》显示 , 2020年度个人信息泄漏占据全年数据泄漏事件的60% 。今年“315”晚会曝光了九大行业乱象 , 其中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曝光率居榜首 。
数字化时代到来 , 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因为隐私是人类文明的底线 , 需要集体守护 。今年以来 , 工信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对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进行点名并要求整改 。
2021年5月和6月 , 国家网信办接连两次点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 APP , 曾对猎豹清理大师、Keep、今日头条、虎牙直播、Nike 等213款APP进行了通报 , 并要求相关APP运营者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另据工信部方面的数据显示 , 今年以来已累计完成29万款APP技术检测 , 对1862款违规APP提出整改要求 , 公开通报319款整改不到位APP , 组织下架了107款拒不整改的APP 。
有专家表示 , 2021年将成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元年” 。此次网信办接连重拳出击 , 对四家互联网平台进行网信安全审查 , 凸显“信息”作为宝贵的社会资源 , 已越来越得到监管层面的高度重视 。

我国相关法规不断完善
此次国家网信办接连对多家互联网平台进行审查 , 敲响了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警钟 ,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 随着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的施行 ,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
其实 , 早在2016年11月 , 我国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 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是国家网信办等部门的关注重点 。
特别是近两年 ,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 个人信息安全亟待立法保护 , 其中 , 2020年颁布的《民法典》确立的现代人格权 , 为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法理基础 , 随后从《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提请审议、《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2021年 , 国家四部门联合印发《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公开征求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颁布等 。
这一系列相关法律的出台 , 表明我国已经搭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 形成一个系统的保护体系 , 全面开启“依法治数”的新时代 。
如何构建个人信息安全护城河?
尽管目前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已经搭建起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 , 但科技进步的一日千里也使信息安全泄露风险不断加大 , 那么 , 我们应该如何构建个人信息安全护城河?
要保障信息安全 , 首先在技术方面要做强 , 我们可以通过加解密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科技手段进行防护 。其次在安全管理方面 , 针对人民群众开展信息安全教育 , 提高安全意识 。最后 , 针对国家信息安全 , 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 做到在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不会对信息进行泄露与非法利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