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元节,也是让全国人民颇为忌讳的节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阴气”最盛的一天,中元节在人们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文章插图
在中元节来临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纸钱、鲜花、水果等祭祀用品,在中元节当天家属们会带上准备好的供品到祖先、亲人的墓地上,给亲人们的墓地清理下杂草、添一抔黄土、把墓碑上的灰擦干净、摆上供品、燃烧纸钱、磕头祭拜先祖,以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
中元节这一天的活动其实有些类似清明节,民间也会举办很多风俗活动,这些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比如我们熟知的放河灯、烧纸钱、焚香燃炮等 。
相较于清明节,中元节这天的讲究和禁忌更多,稍不注意犯了某些禁忌则会引发很多不好的事情,农村老人们常说的“鬼节四不做,子孙无灾祸”并非迷信,在中元节这天有四件事确实不能做,这并非迷信,而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关于中元节的一些注意事项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文章插图
一、中元节,这四件事情千万别做!
老一辈人对传统风俗了解颇多,但现在的年轻人很少会去关注这方面的“冷知识” 。中元节除了被称为“鬼节”外,也被称作“盂兰盆节”,在古代又叫做“孝亲节”,在这一天除了要祭拜先祖外,还要祈求丰收、礼拜天地,一是缅怀逝去的亲人,二是提醒活着的人要珍爱生命,珍惜身边的亲人 。
老人们常说:“鬼节四不做,平安无灾祸”,很多人认为是迷信,其实这句短短的谚语背后包含着大大的科学道理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1、晚上不要回家太晚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文章插图
相传七月十五这天,鬼门大开,亡者们会在民间到处游荡,如果晚上还在外到处瞎转悠,很容易冲撞到这些亡者,从而引发一些不好的事情 。
所以老一辈人总说中元节要在天黑前回家,特别是孩子,天黑后是不允许出门的 。其实从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祭祀 。
中元节这天有祭祀先祖的习俗,人们会在马路边焚烧纸钱,也会燃放一些鞭炮来祭奠先祖,如果晚上还在外面乱转悠,不小心打扰到其他祭拜很容易引发一些事端 。虽然现在很多城市都倡导中元节这天文明祭祀,但有些风俗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城市还会提前在路边摆放好“祭祀鼎”方便市民烧纸 。
烧纸的人多了,空气里会弥漫着浓浓的烟味,空气质量也会变得非常差,身体不好的人在这个环境里会受到影响 。其次中元节这天晚上能够看到很多祭祀场景,有些地方还会放鞭炮,要是带小孩晚上出门,小孩子天性胆小,很容易被这些场景吓到,万一燃烧的炮竹和纸钱不小心飞溅到孩子身上后果就更加麻烦了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文章插图
2、不能洗澡 。
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在中元节这天洗澡,有些地方则要求不能下河洗澡 。在民间传言,七月十五阴气和邪气横行,如果下河里洗澡,很容易引发意外,“七月半鬼节到,没事别往河边站”、“不怕七月半鬼,只怕七月半水”这两句俗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
其实中元节这天不让洗澡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并非像俗语中说的那么恐怖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按照节气来算,这属于立秋后的第一个节日 。
立秋后天气就会开始转凉,特别是早晚气温差会特别大,早晚温度低,中午温度高,这个时节如果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 。就比如我所在的东北地区,立秋后明显感觉温度骤降,白天最高温度才25度,晚上气温只有十几度 。
这个时候的河水或井水冰凉刺骨,根本无法洗澡,冒然下水非常容易冻感冒,在以前经济条件不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有限,更没有浴霸、淋浴这样的洗澡设备,夏天防暑基本上都是去河边或者打井水洗澡,所以才会慢慢形成“中元节不能洗澡”的风俗 。
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中元节八大禁忌和规矩

文章插图
3、不能把小孩的衣服晾在外面 。
中元节这天,如果家中有小孩子的,老人们会在太阳还未下山前就早早地把晾晒在阳台的小孩衣物拿进屋里,并叮嘱不能把小孩子的衣服晾到外面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