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 二 )


调研发现,这些家庭祖辈大都没有能力或意识引导留守的孙辈正确使用手机 。在农村,一些老人需要做农活儿或其他工作,很难全程看护孙辈 。有的老人就将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给孙辈玩,缺乏对孙辈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 。
“真不知道当初我主张家里安装Wifi是对还是错 。”在鄂西一个山村,66岁的蔡开梅(化名)陷入迷茫 。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

文章插图


沉迷手机对留守儿童产生多方面的危害(网络图片)
蔡开梅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2006年孙子出生后一直跟着她和老伴生活 。2018年前,家里没Wifi,孙子就拿着手机去有网的堂哥家玩游戏 。担心给亲戚家带来不便,她家也安装了Wifi,此后孙子假期就在家玩手机,常常是快开学时再赶作业 。孙子手机一玩就到凌晨一两点,早上起不来,老人就把早饭送到床头,吃午饭、晚饭时,孙子也是边吃边继续打游戏 。
“这年代,别的小孩都在玩手机,他要玩我们做爷爷奶奶的也管不住 。现在的小孩又敏感,我们也不敢管太多,万一出个啥事,咱做老人的心里也承受不住 。”蔡开梅坦言 。
在湖南省汨罗市某乡镇,一名带孙子的老人告诉课题组,家里安装有视频监控,一旦小孩子哭闹,“儿媳妇就会过问,孙子要是向他妈妈告状,事情搞复杂了,我们对孙子的辛苦付出就无法体现出来了,还会产生矛盾 。”
“父母可以管教子女,但爷爷奶奶往往做不到,加上祖辈‘隔代亲’,当孙辈出现不当行为时,爷爷奶奶反而倾向于妥协或纵容 。”夏柱智分析说,正是这些原因,导致缺乏约束的留守儿童更加肆无忌惮地畅游在网络当中 。
此外,来自同辈的群体示范,也导致“玩手机”在当下的留守儿童中成为一种“新潮流” 。
【手机沉迷催生乡村“新问题少年”】“为了能够合群,留守儿童大多会特别关注身边同辈人关心的事物 。”河南省某县一所学校的心理教师告诉课题组,一次现场测验学生们喜欢什么时,班级里的男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游戏” 。一些受访教师反映,男生们聚在一起最喜欢讨论的也是手机游戏 。
课题组发现,与二三十年前不同,在如今的一些农村中小学,同辈中的“大牛”已不是“学习尖子”,而是“游戏大神”,即游戏技术高超或者拥有很多稀有游戏装备的同学 。
手机上瘾导致体质下滑等问题
让蔡开梅无奈的是,因为沉迷手机,原本读小学时在班上名列前茅、全家寄予厚望的孙子,学习成绩一路下滑,中考时只考上了当地的普通高中 。这个春节,已经读高二的孙子依旧每天玩手机到深夜,临近开学才赶寒假作业 。“不运动,也不爱走亲戚,被大人要求去拜年也是带着手机玩,全家去附近的景点旅游他也不去,就想留在家玩手机 。”
这与夏柱智在鄂东老家的观察如出一辙 。春节里,夏柱智去拜年,亲戚家十多岁的孩子一直待在卧室玩手机,“也不出来会客” 。
“沉迷手机对留守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一些孩子体质出现下滑 。”课题组了解到,湖北某县一所中学2021年例行体检,初一年级30%的学生视力呈重度不良,初三年级一个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戴眼镜 。在附近小学,学生有五六百度近视眼已不是新鲜事 。
与之相伴随的是学生体力下降 。这个班体育课组织学生引体向上,最多能做两个,普遍一个都拉不上去,“基本没啥臂力” 。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组认为,手机游戏包含暴力色彩,一些短视频有软色情等不良内容,会对留守儿童带来严重心理问题 。课题组调研了解到,在华中地区的一个山区县,近3年曾发生两起学生因手机被没收而跳楼自杀的极端案例 。
在湖南汨罗一所乡镇小学,一位教三年级的教师告诉课题组,一名女学生用爷爷奶奶的手机给在外打工的母亲发信息威胁如果不给她买手机就“自杀” 。这名母亲为此专门赶回家处理此事,后不得不将小孩送去治疗网瘾,并留在家专门照看她 。
“网络主导下,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与价值观念部分也来源于网络 。”课题组调查发现,网络宣传的娱乐化、游戏化价值观念,比如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物质至上拜金攀比等潜移默化影响着留守儿童的“三观” 。“在他们看来,网上说的都是对的,现实中的老师和家长什么也不懂 。”
湖北某县一名初中教师向课题组介绍,一些学生通过手机建了“网上表白墙”,“这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早恋风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