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为信的故事?

【立木为信的故事?】

立木为信的故事?

文章插图
战国七雄中 , 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 。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 , 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 , 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 。他下决心发愤图强 , 首先搜罗人才 。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令既具 , 未布 , 恐民之不信己 , 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 , 莫敢徙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 , 辄予五十金 , 以明不欺 。卒下令 。
意义编辑
七子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立木建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 , 大政治家就是有创意 。商鞅这一举动 , 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 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 , 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 , 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在 “立木为信”的地方 , 在早它400年以前 , 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立木取信” , 一诺千金 , 变法成功 , 国富民强;一个帝王无信 , 自取其辱 , 身死国亡 。可见 , “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时候听到的“狼来了”的故事 , 就是人生诚信教育的第一课 。“人而无信 , 不知其可也”、“去食 。民无信不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则人任也” , 老祖宗也一直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但现实中 , 市场缺乏诚信、官场缺乏公信的现象 , 依然严重 , 结果只能阻碍发展 。“立木建信” , 政府应承担起责任 。
春秋战国时期 ,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 , 担心老百姓不信任他就不按照新法令去做 。于是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 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 , 下令把木头扛到北门去的人赏十两金 。围观的人一开始不相信 , 于是赏金提高到了50金 , 终于有人 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 。此举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 而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