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族的起源


女真族的起源

文章插图
女真族一名,最早出现在7世纪 。《金史》是这样记述女真族的起源的: 女真族的始祖函普,有兄阿古迪弟保活里 。在唐朝贞观年间,因氏族离散,年逾 60的函普,从高丽旧居出走 。他的哥哥信佛,留在了高丽,只有保活里随他出来 。走到完颜部时,正巧碰上人们互争财物,械斗不已,函普出面调停,平息了事态 。作为酬谢,完颜部送给了他一头青牛 。为了在这里站稳脚跟,他又用这头青牛作为聘礼,和完颜部的一个60岁老妇人的女儿结了婚,婚后生了二男一女,他和他的子女们理所当然地就成了完颜部人 。完颜部居住在鸭绿江上游及图们江流域,女真族是由这一带的朱里真人组成的,与采集珍珠的居民有关 。辽代女真族分布范围较广:南起鸭绿江、长白山一带,北至黑龙江中游,东抵日本海 。居于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至束沫江(今第二松花江)之间,以辉发河流域为中心的称之为“回跋”(回霸);居于松花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夫余石头城子)东北,直至黑龙江中下游的称之为“生女真”;居乌苏里江以东而近东海 (日本海)的称之为“东海女真” 。
女真族没有八大部落,只有三大部落,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东海女真 。
1、建州女真原居于牡丹江与松花江汇流地方,是胡里改(乌德盖人)、斡脱怜二万户的部族族民,酋长阿哈出、猛哥帖木儿 。
嘉靖年间(1522—1566),分散聚居于辽东的东北边:建州女真分布在抚顺关以东,海西女真散居于开原以北 。
明朝在他们新的聚居地设置了三个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包括建州卫(建于正统三年)、建州左卫(建于正统五年)和建州右卫(建于正统七年),委任各部首领,依照旧俗,各统其属 。有人说建州女真在凡察前也是野人女真 。
2、海西女真的名字源于海西江 。海西江就是今天松花江的一段,即是流经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以西的一段 。
但是后来明朝称其为海西女真,并不是其发源地的原因,前面说过明朝是按地域划分女真人,在今天俄罗斯远东库页岛一带的女真人被称为“东海女真”,即是野人女真,而生活在他们西边的女真人自然也就成了海西女真 。
3、野人女真明人也叫乞列迷,居住地距奴儿干都司有3千里,明朝野人女真有3种. 。一种叫女真野人,专属山区狩猎为生,似清代鄂伦春族 。
一种叫北山野人,北山指的是奴儿干以北之山即外兴安岭北支及鄂霍次克海北岸山区,此部人乘鹿出入,及清初使鹿部之一以捕捞各种海产进贡明清两朝 。
还有一种叫野人,居住在北海(鄂霍次克海)之西,在平顶屋,屋顶开孔,以梯出入,与乞列迷为邻,在库页岛上还有苦兀人也叫苦夷,既今阿伊努人 。
扩展资料据了解,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出于统治目的,决定将金朝的政治中心由上京会宁府(位于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城南两公里处)迁至燕京 。同时,为了防止女真贵族旧势力的复起,下诏令,大部被毁 。金末上京会宁府又遭蒲鲜万奴的火焚,一度宏丽繁华的塞外重镇逐渐湮灭 。
作为大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上京会宁府,经济社会曾空前发展,体现在今天满族文化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文化艺术、宗教礼仪和典章制度等各个方面 。
在博物馆里,有馆藏文物2100余件(套),包括金代的生产生活用具、战斗武器、宫廷服饰、官府印鉴、宗教法器等 。战斗武器中尤以骑射为著,一直以来,骑射是外界对女真人了解的显著文化特征,他们以善于骑射而生存,也以擅长骑射而立国 。
与骑射有联系的是服饰,穿长袍马褂,衣为箭袖,身束腰带,满族的服饰与女真人也大体相同 。对服饰的要求在后金天聪年间就有定制,这种服饰在整个清代都被坚持保存下来 。
语言的继承性更为明显,这种后来被称为“满语”的语言,不仅成为保持民族文化的工具,也成为满族内部联系的纽带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海女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建州女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西女真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协新闻网--感受女真族与满族文化的传承
1、女真族发源地在莺歌岭 。
2、女真族,别称女贞与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 。莺歌岭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生活居地的一处遗址 。东北古民族选择了这片土地繁衍生息 。在莺歌岭遗址发现有陶器、石器和骨器 。石器有石斧、石锄、石镞等,均通过打制、磨制和压制而成;同时还出土有牙刀、牙锥、蚌刀、网坠、桦树皮器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