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时指的是几点?


丁亥时指的是几点?

文章插图
21~23点 。
丁亥时为干支纪时 ,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 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 , 其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关系 , 亥时为21~23点 。
根据其固有的规律 , 为此古人也总结了一首五鼠遁日起时法口诀如下:甲己还加甲 , 乙庚丙作初 。丙辛从戊起 , 丁壬庚子居 。
戊癸何方发 。意思就是日干的时辰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乙庚日干的时辰为丙子、丁丑、戊寅、……丁亥……;丙辛日干的时辰为戊子、己丑、庚寅……;丁壬日干的时辰为壬子、癸丑、甲寅…… 。也就是说只有在乙日或庚日才有丁亥时 。
注意事项:
由于季节的不同 , 具体的时间差竟达两小时 , 因此后来被十二地支计时所替代 。另外 , 中国古代还有报更(又叫打更)的计时法 。
把夜间分为五更:相当于现代的晚上7点到9点为一更 , 9点到11点为二更 , 午夜11点到1点为三更 , 凌晨1点到3点为四更 , 凌晨3点到5点为五更 。
丁亥为21~23点 。
丁亥时为干支纪时 ,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 , 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 , 其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关系 , 亥时为21~23点 。干支纪时 , 就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按照既定方式标记时间的纪时方法 。
它是干支历的重要组成部分 。既定方式为把1天分为12个时辰 , 从晚上23点正开始 , 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 , 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 , 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 , 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 。
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1、子:像孩子在襁褓之中 。子的本义为:幼小的、卵 。古代指儿女 。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 , 正是夜深人静的午夜时分 , 正是今明两天的临界 , 也可以说「明天」这个「产儿」就要诞生 , 或者已在襁褓之中 。子时 , 是孕含着什么孵化着什么的时刻 。
2、丑:「扭」的本字 , 像手指抓住一物而扭动 。扭 , 也作转动讲 。子时过后 , 一点至三点为丑时 。夜正深 , 但「第二天」已经开始了 。无形之中 , 似乎有一只大手在转动天体--夜幕即将被转过去 , 白天即将被扭过来 。
【丁亥时指的是几点?】3、寅:有说像黄泉欲出 , 又说像双手捧矢 , 即「引」的古字 。引 , 可释为牵引、引导、引起、离开 。黎明前的三点至五点为寅时 , 正是黑夜即将离开 , 熹微即被牵引而来的时刻 。
4、卯:有说为冒 , 像开门之形 , 又有 之体 , 又说像断物形 , 为刘的本字 。黎明时分的五点至七点为卯时 , 天亮了 , 太阳冒出来了 , 人家的门该打开了 。卯时 , 黑、白不再混淆 , 而是断然分开的 。
5、辰:有说像贝壳形 , 「 」的本字;又说为「 」 , 有 之体 。我以为它有托出云气之意 。云气之上有日 , 为「晨」;无日 , 则云气弥漫 。夏日的早晨 , 七点至九点 , 大雾茫茫 。
6、巳:有说像胎儿形突出头部和蜷曲的身体;又说为蛇的象形 。上午九点至十一点 , 雾气消失 , 正是暖融融的时刻 , 蛇从洞穴中爬出来了 。
7、午:有说像木杵之形 , 「杵」的本字;又说为「牾」 , 抵牾为矛盾 。将一木杵立在日光下 , 木杵没有影子 , 因为日光是从头顶之上照射下来的 。古代中国人民依形造字 , 又依形取义 , 以形、义命物 。由此 , 日中的时候 , 即十一点至十三点为午时 。
8、未:像树木枝叶重叠 , 物长成后才有滋味 。「味」的本字 。午后十三点至十五点未时 , 示意只有经过阳光的强烈照射 , 树木才会枝繁叶茂、果子才能成熟 。成熟的果子 , 才会有滋有味 。
9、申:有说像闪电形 , 又说为「神」 。十五点至十七点 , 风雨带着闪电和雷鸣来了 。古代中国人民不知闪电和雷鸣为何物 , 以为神在天上为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