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什么意思?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的意思是:黄州古老的城堡,作者推测,可能是古战场的陈迹 。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 。周郎,周瑜,字公瑾,为吴中郎将时年仅24岁,吴中称他为“周郎”句意为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是三国时周郎大破曹兵的赤壁 。
这句话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内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什么意思?】《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 。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 。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 。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
千古风流人物既被大浪淘尽,则一己之微岂不可悲?然而苏轼却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风流人物也难免如此,那么一己之荣辱穷达复何足悲叹!人类既如此殊途而同归,则汲汲于一时功名,不免过于迂腐了 。接下两句切入怀古主题,专说三国赤壁之事 。"人道是"三字下得极有分寸 。
赤壁之战的故地,争议很大 。一说在今湖北蒲圻县境内,已改为赤壁市 。但今湖北省内有四处地名同称赤壁者,另三处在黄冈、武昌、汉阳附近 。苏轼所游是黄冈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议论 。
"乱石"以下五句是写江水腾涌的壮观景象 。其中"穿"、"拍"、"卷"等动词用得形象生动 。"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 。"一时多少豪杰"则又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
苏轼重点要写的是"三国周郎",故下阕便全从周郎引发 。换头五句写赤壁战争 。与周瑜的谈笑论战相似,作者描写这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也是举重若轻,闲笔纷出 。从起句的"千古风流人物"到"一时多少豪杰"再到"遥想公瑾当年",视线不断收束,最后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 。然而写周瑜却不写其大智大勇,只写其儒雅风流的气度 。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 。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 。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复古《赤壁》诗云:"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
苏轼在这里极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复杂的 。"故国"两句便由周郎转到自己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 。
孔子曾说:"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应笑我"之句,语似轻淡,意却沉郁 。但苏轼毕竟是苏轼,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参破世间宠辱的智者 。所以他在察觉到自己的悲哀后,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样的沉溺苦海,自伤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史之中进行观照 。
在苏轼看来,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现今又如何呢?不是也被大浪淘尽了吗 。这样一比,苏轼便从悲哀中超脱了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和子由渑池怀旧》) 。
所以苏轼在与周瑜作了一番比较后,虽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业无法与周瑜媲美,但上升到整个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普遍命运,双方其实也没有什么大的差别 。有了这样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慨 。
正如他在《西江月》词中所说的那样:"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 。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脱却苦闷,从有限中玩味无限,让精神获得自由 。
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赋》于此说得更为清晰明断:"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也 。"这种超然远想的文字,宛然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翻版 。但庄子以此回避现实,苏轼则以此超越现实 。
黄州数年是苏轼思想发生转折的时期,也是他不断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时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养护自己淳至的精神 。这首《念奴娇》词及其作于同一时期的数篇诗文,都为我们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

推荐阅读